DC娱乐网

走进兴县:看一粒杂粮如何串联起乡土与烟火

兴县的杂粮,是与天地共生的馈赠。这里海拔千米以上,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黄土层深厚且透气性好,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仿佛是

兴县的杂粮,是与天地共生的馈赠。这里海拔千米以上,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黄土层深厚且透气性好,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仿佛是为杂粮量身打造的生长乐园。漫步田间,春日里,糜子的嫩芽顶着露珠从土里探出头,纤细的茎秆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与土地低语;谷子的叶片舒展着,泛着嫩绿色的光泽,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到了盛夏,田野便成了绿色的海洋,高粱秆挺拔粗壮,红彤彤的穗子在风中摇曳,像是燃烧的火把,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热烈的色彩;荞麦开着细碎的白色小花,漫山遍野,远远望去,如同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雪,微风拂过,花香与泥土的气息交织在一起,沁人心脾。

秋日的兴县,是杂粮的收获季,也是乡土间最热闹的时候。田埂上,农民们挎着竹篮,握着镰刀,弯着腰收割成熟的杂粮。镰刀划过秸秆的 “唰唰” 声,农民们的欢声笑语,还有孩童们在田边追逐嬉戏的打闹声,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丰收画卷。他们将收割下来的谷子、糜子捆成束,晾晒在院子里的空地上,金黄的谷穗、饱满的糜子在阳光下晾晒,整个村庄都弥漫着谷物的清香。午后的阳光洒在谷堆上,农民们坐在谷堆旁,一边翻晒着谷物,一边聊着家常,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份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是乡土间最动人的风景。

而兴县的烟火气,更是从一粒杂粮开始升腾。在兴县的农家厨房里,清晨,主妇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小米熬煮成粥,小火慢炖,粥香四溢,黏稠的米粥入口即化,温暖了整个清晨。荞麦则被磨成面粉,制成荞麦面。主妇们揉着面团,手法娴熟,将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片,再切成细细的面条。水开后,下入面条,煮熟的荞麦面色泽鲜亮,搭配上自家腌制的酸菜、肉末,一碗热气腾腾的荞麦面,酸辣可口,充满了家常的味道。

兴县的杂粮,不仅滋养了当地百姓,更承载着兴县的文化与情感。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兴县的杂粮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地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扶持杂粮种植与加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打造兴县杂粮品牌。从田间的种植到工厂的加工,再到市场上的销售,一条完整的杂粮产业链逐渐形成。兴县的杂粮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品尝到了来自兴县的味道,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兴县的乡土风情与人文底蕴。

走进兴县,看一粒杂粮从田野到餐桌,串联起的不仅是乡土的宁静与热闹,更是人间的烟火与温情。这粒小小的杂粮,是兴县土地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