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朝鲜举行大阅兵,新装备集体亮相了,火星-20核导弹重磅登场

朝鲜阅兵“大杀器”集中亮相,火星-20核导弹震撼登场,金正恩提前对美国划下一道“红线”。10月10日深夜,朝鲜在平壤金日

朝鲜阅兵“大杀器”集中亮相,火星-20核导弹震撼登场,金正恩提前对美国划下一道“红线”。

10月10日深夜,朝鲜在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集中展示了“火星-20”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火星-16乙”导弹、以及“火星-11乙” 高超音速导弹等装备。

朝鲜在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劳动党成立80周年阅兵

从“大杀器” 的技术实探来看,朝鲜此次阅兵展示的武器装备,既体现出其在军事技术领域的阶段性突破,也难掩部分技术短板,成为解读其军力水平的关键窗口。

“火星-20” 作为全球已知现役最大固体洲际导弹,凭借约2.7米的弹体直径、11轴发射车的搭载规格,一亮相便引发关注。

从技术原理看,其射程高度是通过 “高弹道测试” 方式实现的,若换算为正常弹道,射程约1.5万公里,能覆盖美国本土大部分地区。

但因朝鲜尚未掌握热核弹头技术,战斗部偏重导致射程潜力未完全释放。

朝鲜阅兵展示的“火星-20”

另一方面,多款高超音速武器的集中亮相,则凸显朝鲜对 “突破反导体系” 的重视。

其中“火星 - 11乙”采用乘波体弹头设计,带有下反角边条与V形尾翼,飞行速度达5马赫以上,射程将超越初始版本火星-11(约690公里),恰好针对美韩在半岛部署的 “杀伤链” 反导系统。

此外,阅兵中首次成规模展示的巡飞弹方阵、超大型多管火箭炮,以及在几天前的武器装备展中亮相的——5000吨级 “崔贤” 级驱逐舰(配备相控阵雷达与垂发系统)。

则标志着朝鲜从 “核威慑” 向 “核常兼备”“陆海协同” 转型。

金正恩此前已宣布 “2026年起每年建造 2 艘驱逐舰”,显露出朝鲜推动海军从 “沿海防御” 转向 “远海机动” 的战略部署。

“崔贤” 级驱逐舰

而从当前的国际局势来看,朝鲜此次阅兵并非孤立的纪念活动,而是对近年来美韩军事施压的直接回应,勾勒出美朝 “威慑与反制” 的博弈轨迹。

早在阅兵前几天,金正恩出席“国防发展-2025”武器装备展的时候,就发表讲话明确警告美国:若是继续开展危险军事活动,朝鲜将采取必要应对措施。

为从美方动作看,2025年的半岛军事活动强度持续升级:

3月美韩 “自由护盾” 军演中,美军B-52H 战略轰炸机多次抵近半岛上空;

8月 “乙支自由卫士” 军演则聚焦 “对朝精准打击”,模拟摧毁朝鲜核心军事设施。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日韩三角军事同盟不断强化,不仅将朝鲜列为 “首要安全挑战”,随后美日印澳 “四方安全对话” 也将对朝制裁纳入议题,推动联合国进一步收紧对朝物资管控。

韩国总统李在明、美国总统特朗普

这些密集动作,让朝鲜认定 “美国正依‘核作战计划’推进军事准备”,成为其展示 “大杀器” 的直接诱因。

朝鲜的应对策略极具针对性:武器选择上,“火星 - 11乙” 高超音速导弹专门破解美韩 “萨德 + 爱国者” 反导体系;

600毫米超大型多管火箭炮可覆盖韩国京畿道等核心区域,形成 “近程精准打击 + 远程核威慑” 的双重反制;

时间节点上,阅兵选在劳动党成立80周年当天,通过 “纪念活动 + 军事展示” 的组合,强化对美 “以强对强” 的信号。

金正恩在阅兵前的讲话中强调 “若美无视地区忧虑,朝方将采取切实措施排除威胁”,正是这种对抗逻辑的直接体现。

“火星 - 11乙” 高超音速导弹

而阅兵观礼台的 “朋友圈” 差异,以及各国后续反应,清晰展现出东北亚大国博弈的阵营分化,让这场纪念活动成为观察地区外交格局的窗口。

中俄的 “战略背书” 尤为明显:中方高层出席阅兵观礼,既体现中朝 “传统友好协作”,也通过外交 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重启对话”,旨在维护地区局势的总体稳定;

统一俄罗斯党主席梅德韦杰夫同期访朝,除观摩武器展外,还有意与朝鲜达成更多军事合作,明确将 “共同应对美西方施压” 作为核心重点。

这种互动并非偶然,在美西方对俄对朝制裁同步升级的背景下,中俄朝形成 “背靠背” 协作,成为制衡美日韩同盟的重要力量。

朝鲜阅兵队列整齐

总的来说,朝鲜80周年阅兵展示 “大杀器”,本质是技术突破、地缘反制与外交博弈交织的结果:

它既是朝鲜军力现代化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对美韩施压的回应,更折射出东北亚大国阵营对抗的新态势。

未来,若美韩继续推进军事围堵,朝鲜或进一步加快 “火星 - 11乙” 量产与 “崔贤” 级驱逐舰尽快形成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