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天,深圳华强北那家开了33年的明香酒家悄悄关了门,招牌上的漆掉得差不多了,门口拉起隔离带,灰蒙蒙的,店里没有张贴告示,只贴了一张纸,写着“感谢33年陪伴”,字迹已经模糊不清,这件事来得突然,其实早有迹象,隔壁几家老牌酒楼也陆续撑不下去,有的转手经营,有的直接关门清盘。

香港富临皇宫五月花分店的水晶灯断了几串,桌椅全用白布盖着,像是在等着有人来收拾残局,深圳翠园中菜馆的旋转门早就停转了,门口的领位员立牌积满灰尘,橱窗里挂着的获奖菜品照片还在,只是人已经散光了,数据真实反映情况,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就有近二十家酒店管理集团申请破产重整,同庆楼去年的利润直接下降七成,这种情况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

过去请客吃饭看重的是场面气派,玻璃门一转就有穿旗袍的服务员迎上来,水晶灯照在红木桌子上,让人觉得这顿饭很值,如今年轻人发朋友圈会写“人均三百吃的是积灰吊灯”,大家更愿意去能直接看到厨师炒菜的地方,也有人提前订私房菜,就图个新鲜实在,公司差旅预算减少一半,南京新街口的包间预订量下降了四成,年轻人结婚也不摆大场面的宴席了,宁愿选择旅行结婚,认为蜜月比排场更有意义。

成本压力让人喘不过气,广州一家海鲜酒楼每月租金要一百三十三万六千元,已经拖欠了五个月,房东直接贴出催款单,导致酒楼关门,一个中型酒楼需要养活上百名员工,人力成本占到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招聘启事张贴了三个月,只收到八份简历,面试当天来了六个人,当场就走了四个,留下的厨师,老板每月多加三千元工资,才勉强把人稳住。

预制菜让顾客觉得心寒,梅菜扣肉批发价十七块钱,端上餐桌就卖五十八块,宫保鸡丁的调料包成本只要四块,餐厅却卖出三十多块,厨师不用现场炒菜,只需加热一下再摆个盘,客人看到这种操作,直接转身离开,去找街边那些能看见明火灶台的小店,顾客对餐厅的信任已经没了,菜价再高也没有意义。
没想到五星级酒店反而带头破起局来,长沙潇湘华天大酒店每天下午五点就在五一广场摆开卤味摊子,现场现卤鸭掌猪蹄,价格只有正餐的五分之一,最火那天卖出六万多块钱,整个酒店的客人增加了四成,郑州永和铂爵国际酒店也摆出小龙虾摊,开业第一天赚了六万块,是第一天的二十倍,经理雷玉明说面子不算什么,活下去才最重要,厨师们刚开始放不下架子,后来被一位阿姨拍着肩膀夸奖味道比老字号还地道,反而找到了一些成就感。

他们不仅摆起小摊,还把包厢改成亲子空间,开设烹饪课堂,举办主题集市,让原本只供吃饭的酒楼变成了能玩能体验的地方,过去老酒楼依赖的仪式感已经不被现在的顾客接受,消费回归本质,价格高就要让人觉得值得,高端品牌放下身段不是降低档次,而是为了重新融入城市生活,街头烟火气反而成了吸引人流的新方法。
预制菜曾经帮人们省钱,现在却让消费者失去信任,消费者需要看到制作过程,知道食材来源,供应链必须跟上这种变化,否则再大的品牌也会失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