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湖南武冈市职业中专被曝连续3年向学生收取每人每年240元“电话费”。校方声称该费用用于教室门口的刷脸视频通话装置,以落实“禁止手机入校”的管理要求,并强调缴费遵循“自愿原则”,缴费率约80%。但家长投诉称,该费用最初以“智慧校园系统费”名义收取,且实际用途模糊。更引发质疑的是,学生手机被禁后,刷脸通话装置成为家校联络的唯一渠道,所谓“自愿”实则是变相强制。

收费合理性存疑市场同类通信服务月费仅15元,而该校收费高达市场价的4倍。家长估算,按全校5000名学生、80%缴费率计算,年收费约96万元,三年累计近300万元。如此巨额资金远超设备成本,但校方从未公开明细,资金流向成谜。
“自愿”原则名存实亡校长戴作维坚称缴费自愿,但调查组核实发现,部分缴费由班主任代收,并非完全自愿。学生被迫在“缴费”和“家校失联”间二选一,家长直言:“教育刚需被包装成自愿服务,实为勒索。”
顶层监督严重缺位教育部《关于规范中小学服务性收费的通知》明令禁止通讯服务费等非教学必需收费。该校不仅违反规定,教育局原计财股股长等监管人员也被立案审查,暴露地方教育系统长期纵容乱收费的积弊。

10月28日,武冈市联合调查组通报结果:
校长戴作维停职并立案审查,分管副校长及教育局2名责任人同步被查;
责成通信公司全额清退违规收费;
对市教育局总督学予以诫勉。官方表态将“举一反三”加强收费监管。
然而舆论追问:若未被曝光,违规收费是否仍在继续?立案审查能否触及利益输送核心?

此案撕开了部分学校“以费养校”的遮羞布:
成本转嫁痼疾:学校本可提供免费公共电话等普惠方案,却选择高价付费系统,将管理成本转嫁给学生;
利益链难切断:专家揭露部分学校与通信公司按比例分成,形成“校方授权-公司收费-资金回流”的灰色链条;
维权困境待解:78%的学校未公示服务协议,家长投诉无据。尽管12358举报热线维权成功率达76%,但多数家长因顾虑孩子处境选择沉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