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建国后国葬第一人,周总理亲自为他扶棺,只因抗战中做出巨大贡献

他是建国后国葬的第一人,周总理,朱老总亲自为他执绋,毛主席更是夸赞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只因他在抗战中做出巨大贡献

他是建国后国葬的第一人,周总理,朱老总亲自为他执绋,毛主席更是夸赞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只因他在抗战中做出巨大贡献。他就是爱国华侨,陈嘉庚。

陈嘉庚(取材网络,侵权必删)

陈嘉庚,1874年出生于福建厦门集美,17岁时跟着父亲下南洋经商,1910年加入同盟会,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运动,自此开始他的爱国生涯。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远在东南亚的陈嘉庚就立马组织出了一个名叫“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委员会(简称新加坡筹赈会)”,这也是全面抗战开始前,第一个海外华侨自主成立的筹赈会。

1938年,在陈嘉庚的号召下,东南亚全体华侨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华侨总会)”,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华侨总会在抗战历史上,是做出巨大贡献的。

陈嘉庚(取材网络,侵权必删)

仅1939年一年的时间,华侨总会就向祖国汇款了3.6亿多元,在整个抗日期间,汇款了15亿元,可以说,在陈嘉庚的带领下,华侨总会一度成为抗日物资输送的主力。

而且,不仅是钱财上面的资助,各种物资也是应有尽有,在陈嘉庚的表率下,整个海外华侨,一共捐赠了飞机217架,汽车500余辆,救护车数千,坦克27辆,大米一万包,寒衣30万件,各种药物数不胜数。

除了物资输送外,陈嘉庚还带着司机、护士,各种技工,回到国内,参与到滇缅公路的建设,在后勤运输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这些海外华侨的资助。

1940年,我国沿海的许多大城市相继沦陷,海外华侨与国内的联系逐渐被切断,为了更具体的了解国内抗战的情况,陈嘉庚不顾战争的危险,毅然带领着视察团回国考察。

陈嘉庚(取材网络,侵权必删)

在回国之前,陈嘉庚一直对蒋介石带领的国民政府,抱着很大的敬意,但当他亲自来到重庆后,看着国民党内部许多腐败的现象,以及国民党统治下,那些民不聊生的景象,他对国民政府,开始感到失望。

他深知,未来能拯救中国的,一定不是蒋介石与他带领的国民政府。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北方的延安。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延安的情况。

陈嘉庚不顾年老、交流不便,身体不适的困难,冒着不断受到日军空袭的危险。终于在1940年5月30日的时候,到达了延安。

在延安待的7天的时间,陈嘉庚又重新燃起了抗战的希望,他见到了一支,真正官兵平等,人人如龙的军队。这是一支在为老百姓打仗的部队,这是一支能让中国焕发新生的军队。

考察延安结束后,陈嘉庚又开始坚定抗战的信心,他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陈嘉庚(取材网络,侵权必删)

而在后续的解放战争中,陈嘉庚就坚定不移的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一方,站在了人民的一方。

等到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陈嘉庚接到毛主席的邀请,回到国内,参加了建国后的首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大会,更在开国大典上,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着新中国的诞生。

之后的日子里,陈嘉庚就一直留在国内,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

195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在北京,享年87岁,他的葬礼,许多领导人都亲自参加,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国葬规格下葬的华侨。

追寻先烈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创作不易,觉得小编写的还不错的话,给小编点一个免费的赞呗,关注走一走,好运天天有。如果能给朋友们分享一下小编的文章那就更好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