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迎来重大突破:蓝箭航天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于 10 月 18 日至 20 日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标志着这款可重复使用火箭进入首飞冲刺阶段。SpaceX CEO 埃隆・马斯克 10 月 24 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点评,直言其 “能够超越猎鹰 9 号”。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三号全箭长 66.1 米,起飞质量约 570 吨,配备九台天鹊 - 12A 发动机,起飞推力超 750 吨。此次试验覆盖全箭转运、过冷加注、九机点火等全流程,验证了测发系统与发射场的匹配性,是首飞前最后一项大型地面试验。按计划,火箭将开展垂直操作演练后返回技术区,为年内入轨发射及一子级回收做准备。
马斯克在评论中指出,朱雀三号融合了猎鹰 9 号的成熟架构与星舰的技术特性,不锈钢箭体和液氧甲烷推进剂的组合是其核心优势。据悉,不锈钢材料使箭体成本降低 20%,且能承受 1300℃以上高温,省去传统隔热瓦;液氧甲烷燃料则具备环保、易获取的特点,适配高频次发射需求。蓝箭航天透露,火箭目标重复使用 20 次以上,首飞即同步验证回收技术。
尽管马斯克强调 “星舰属于另一级别”,但朱雀三号的技术指标已展现竞争力: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 18.3 吨,发射成本有望控制在 3000 万美元以内,较猎鹰 9 号低 40%。其 5.2 米整流罩可容纳 48 颗小型卫星,发射效率较传统火箭提升 3 倍,已获国内卫星公司 10 次发射订单。
此次突破带动产业链联动,A 股航天板块 10 月 24 日应声大涨。业内专家表示,朱雀三号若首飞成功,将使中国成为第二个掌握火箭回收技术的国家,打破 SpaceX 垄断,推动全球商业航天进入 “双雄时代”。目前,火箭首飞时间暂定为 11 月,全球航天界正聚焦这场改写竞争格局的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