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特斯拉正式开始推送外放电功能 OTA

特斯拉终于给 Model Y L 推送了外放电功能,这事听起来不大,但对很多车主来说,等得头发都快白了。10月31日,特

特斯拉终于给 Model Y L 推送了外放电功能,这事听起来不大,但对很多车主来说,等得头发都快白了。

10月31日,特斯拉官方宣布开始分批推送 2025.32.300 版本的软件更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外放电”这个功能。

不过有个前提:你得有官方转换头。

问题来了——这玩意儿还没上市。

这件事放在几年前,可能根本没人关心。

电动车不就是用来开的吗?但现在不一样了。

露营、自驾、停电应急……越来越多人发现,一辆能当“移动电源”用的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特斯拉,作为全球电动车的标杆,却一直在这个功能上“慢半拍”。

为什么慢?不是技术不行。

事实上,从硬件角度看,Model 3、Model Y 这些车型早就具备双向充放电的能力。

换句话说,它们“身体里”早就有这本事,只是特斯拉一直没在软件上打开开关。

这种做法,在业内其实挺常见,先铺好硬件底子,再根据市场节奏慢慢释放功能。

好处是控制节奏、保障安全,坏处是用户急得跳脚。

国内车主尤其着急。

因为放眼国内市场,别说二十多万的中高端车型,就连五六万的比亚迪海鸥,都已经标配外放电功能。

你开着一辆几十万的 Model Y,想在露营时用电磁炉煮个火锅,结果发现连个插座都没有,只能眼巴巴看着隔壁比亚迪车主悠哉地烧水泡茶。

这种落差感,确实有点扎心。

当然,也不是没人想办法。

过去几年,一些动手能力强的特斯拉车主自己买了第三方转换插头,硬是把车“改装”成了移动电源。

但这种操作风险不小。

据多方报道,这些非官方设备的工作原理,其实是“骗”车辆系统以为正在充电,从而反向输出电力。

这样一来,电池可能会误判状态,启动不必要的加热机制,不仅效率低、损耗大,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特斯拉迟迟不开放官方功能,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对这类灰色操作的担忧。

这次 Model Y L 的 OTA 更新,算是特斯拉正式迈出了第一步。

虽然配件还没到位,但至少表明态度变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更新并非孤例。

早在今年10月初,特斯拉就确认新款 Model Y 高性能版在美国市场已经支持车对外放电(V2L)和车对家供电(V2H)。

北美版甚至能输出最高 11.5 千瓦的功率,持续稳定供电 3-5 千瓦,足够带动电烤炉、投影仪、冰箱甚至小型空调。

更早之前,Cybertruck 已经原生搭载名为 “Powershare” 的双向充放电系统,不仅能给电器供电,还能给其他电动车充电,甚至在家庭停电时充当备用电源。

可以说,特斯拉的技术储备早就跑在前面,缺的只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和产品策略。

那么,为什么现在才推?

可能和市场压力有关。

这几年,中国新能源车企在用户体验上卷得厉害。

外放电、露营模式、哨兵模式联动、车内娱乐系统……

这些看似“锦上添花”的功能,实际上成了消费者选车的重要考量。

特斯拉如果继续在这些细节上掉队,哪怕品牌光环再强,也挡不住用户用脚投票。

另外,政策环境也在变化。

随着电网负荷压力增大,各地开始鼓励“车网互动”(V2G),即电动车在用电低谷时充电,高峰时反向供电,帮助平衡电网。

虽然目前 V2G 在国内还处于试点阶段,但趋势已经很明显:

未来的电动车,不仅是用电者,也可能成为供能节点。

特斯拉如果能在这一轮布局中抢占先机,对它长期的能源生态战略至关重要。

回到普通用户视角,外放电到底有什么用?

说白了,就是让车变得更“有用”。

比如周末去山里露营,不用再背沉重的燃油发电机,也不用担心噪音扰民。

直接用车供电,烧水、煮饭、放电影、给无人机充电,一气呵成。

又比如遇到极端天气导致小区停电,家里有老人小孩,冰箱不能停、呼吸机不能断,这时候 Model Y 就能临时顶上,撑过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

当然,这些场景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一年用不上几次。但关键在于“有备无患”。

就像买车时没人天天用到自动泊车,但关键时刻能省心。外放电也是类似逻辑:

平时看不见,需要时却是救命稻草。

不过话说回来,特斯拉这次只给了 Model Y L,其他车型怎么办?

从目前信息看,Model 3、标准版 Model Y 甚至 Model S/X 都还没明确时间表。

但考虑到它们的硬件基础相似,只要特斯拉愿意,通过后续 OTA 开放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功能迭代的成本远低于硬件改造。

值得提醒的是,即便功能开放了,使用时也得注意几点。

一是电量管理。

外放电会消耗电池,如果在偏远地区使用,一定要预留足够返程电量,别玩嗨了回不了家。

二是功率限制。

不同车型、不同配件支持的最大输出功率不同,同时接太多大功率电器容易过载跳闸。三是安全规范。

一定要用官方或认证配件,别图便宜买杂牌,否则轻则损坏接口,重则引发短路起火。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特斯拉这次的动作,其实反映了一个行业趋势:

电动车正在从“代步工具”向“移动能源终端”转变。

过去我们买车,关注的是续航、加速、智能驾驶;

现在我们开始关心它能不能给生活带来额外价值。

这种转变,背后是用户需求的升级,也是技术成熟的必然结果。

未来,随着固态电池、高压平台、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动车的能源角色只会越来越重要。

也许有一天,你的车不仅能给自己供电,还能参与社区微电网,白天存电、晚上卖电,变成一个小小的“家庭电站”。

而这一切的起点,可能就是今天这个看似简单的“外放电”功能。

最后说点实在的。

如果你是 Model Y L 车主,现在可以准备升级系统了,虽然转换头还没卖,但提前把软件准备好总没错。

如果你还在观望买车,又特别看重外放电这类实用功能,那不妨多看看国产车型。

它们不一定在自动驾驶上比特斯拉强,但在生活场景适配上,确实走得更快、更接地气。

特斯拉这次终于松口,算是回应了用户多年的呼声。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配件什么时候上市?

价格多少?

兼容性如何?

会不会像某些功能一样,推出来后又悄悄限流?

这些细节,才是决定用户体验的关键。

总之,外放电不是什么高深技术,但它代表了一种思路:

车不该只是冰冷的机器,而应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解决问题的帮手。

特斯拉迟到了,但好在没缺席。

接下来,就看它能不能把这件小事,真正做成一件让用户安心、省心、开心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