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僧人变富商?《长清僧》里这场跨越生死的 “身份互换”,细思极恐!

《聊斋志异・长清僧》原文翻译如下:长清县有位高僧,不仅德行高洁,修行更是精深,年过七旬依旧身强体健。某天,他突然栽倒在地

《聊斋志异・长清僧》原文翻译如下:

长清县有位高僧,不仅德行高洁,修行更是精深,年过七旬依旧身强体健。某天,他突然栽倒在地,再也没能起身。寺中僧众慌忙赶来施救,却见他已然圆寂。可他自己尚不知身死,魂魄轻飘飘地,竟飘到了河南境内。

河南有位故去官员的公子,正带着十余名骑士,架着猎鹰追捕野兔。不料马性突发,狂奔不止,公子从马背上摔落,当场殒命。恰在此时,长清僧的魂魄飘至,与公子的躯体瞬间相融,公子竟缓缓苏醒过来。仆从们围拢上前,七嘴八舌地询问,他睁开眼,茫然道:“我怎么会在这里?” 众人连忙扶着他回了家。

踏入家门,满眼皆是衣着光鲜、粉黛施容的姬妾侍女,纷纷围上来嘘寒问暖。他骤然一惊,失声说道:“我是出家之人,为何会在此地!” 家人只当他是坠马后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纷纷凑到他耳边,反复提醒他的身份,想让他清醒过来。僧人见众人不信,便不再辩解,只是闭着眼睛,一言不发。此后,家人送来粗茶淡饭,他便默默吃下;若端来酒肉,他则坚决推拒;夜里也独自安歇,从不接受妻妾的陪伴侍奉。

几日后,他忽然提出想出门稍作走动,家人见状,都暗自欣喜,以为他终于恢复了常态。可刚出门站定,家中的仆人们便纷纷赶来,捧着账簿、名册,围着他请他处理家中的财务、田产事务。他却以刚病愈、身子疲倦为由,将所有事都推掉了,只问众人:“你们知道山东长清县吗?” 众人齐声答:“知道。” 他又说:“我心中烦闷得很,想去长清县走走看看,现在就去准备行装吧。” 家人急忙劝阻:“您刚好转,可不能长途奔波啊!” 他全然不听,第二天便带着人出发了。

到了长清县,眼前的街巷、景物,和记忆里一模一样。他不用向人问路,径直就走到了曾经住过的寺院。几个弟子见来了位衣着华贵的贵客,连忙跪地行礼,态度十分恭敬。他问道:“我的师父去哪儿了?” 弟子们答道:“我们师父前些日子已经过世了。” 他又问师父的墓地在何处,弟子们便一同引着他前去。只见一座小小的孤坟,不过三尺来高,坟上的荒草还没完全覆盖住泥土。众僧都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位贵客为何要找已故的师父。片刻后,他备好马匹准备返程,临走前叮嘱弟子们:“你们师父是严守戒律的好僧,他留下的东西,无论是手稿还是器物,都要好好保管,千万别弄坏了。” 弟子们连忙点头应下,他这才策马离去。

回到河南的家中,他从此心如死灰,整日枯坐在那里,对家中的大小事务一概不管。过了几个月,他趁家人不注意,悄悄溜走了,一路直奔原来的寺院,对弟子们说:“我就是你们的师父啊。” 弟子们都觉得他在说疯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便细细讲述了自己魂魄离身、附在公子身上复生的经过,又说起自己生平做过的事 —— 比如曾在哪年修缮过寺院的某个角落,曾给哪位弟子讲解过某部经书 —— 桩桩件件都与实情相符。弟子们这才相信,连忙把他从前的床铺收拾好,请他住下,侍奉起居的样子,和他生前一模一样。

后来,公子的家人多次派车马来到寺院,恳切地请他回去,他却连看都不看一眼。又过了一年多,公子的夫人派管家来寺院,带来了许多金银绸缎作为馈赠,他全都拒绝了,只收下了一件粗布袍子。有朋友偶然到长清县,特意登门拜访他,见他虽然看起来只有三十岁的模样,却沉默稳重、真诚憨厚,说起话来,竟能清晰地回忆起八十多年前的往事。

异史氏感叹道:“人一旦死去,魂魄本该消散,而这位僧人的魂魄能千里不散,正是因为他心性坚定、修行深厚啊。我看这位僧人,并不觉得他死而复生有多奇特,真正让我觉得奇特的,是他身处奢华靡丽的富贵之乡,却能抵住诱惑,逃离世俗。要是换了旁人,只需一眼被荣华迷了心,即便后来想脱身求死,都未必能做到,更何况是一位曾沉溺于红尘富贵的‘公子’呢!”

《聊斋志异・长清僧》通过僧人魂归故主的奇幻故事,探讨了身份认同与生命本质的命题。肉体虽为表象,精神意识的连续性才是个体存在的核心,暗喻世人不应为形骸所困,需超越外在表象追寻本真。大家对此有什么感想和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