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半,闹钟还没响,15岁的小宇已经站在理发店的镜子前。发胶的味道呛得他直眨眼,手里的梳子像不听话的小鱼,在客人油腻的头发里打滑。“剪短点!”客人不耐烦地嘟囔,小宇赶紧低下头,不敢说自己其实更想在课堂上解数学题。与此同时,隔壁小区的朵朵正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她昨晚刚读完《海底两万里》,现在满脑子都是尼摩船长的潜艇。"妈妈,长大我要当海洋生物学家!" 她甩着马尾辫冲进早餐店,阳光刚好落在她新买的运动鞋上。
想象人生是个超级市场,每个人推着购物车选自己想要的东西。读书少的人,购物车早就被别人塞得满满当当“这个工作稳定,快选!”“那个男生条件好,赶紧要!”你根本没机会弯腰看看货架下层藏着的惊喜。

我表舅就是这样。他初中毕业就去工地搬砖,夏天晒得像刚出炉的烧饼,冬天冻得手指肿成胡萝卜。有次我问他:“表舅,你年轻时不想去看看大海吗?”他蹲在地上抽烟,烟灰掉在磨破的解放鞋上:“看啥海啊,工头说明天要赶工。”而我表姐呢?当年考上大学离开小镇时,拖着行李箱在车站哭。现在她在上海做设计师,朋友圈里有巴黎的铁塔、东京的樱花,还有她自己设计的童装品牌发布会。上周她回来,给表舅带了双一千多的运动鞋,表舅摸着鞋帮直叹气:“当年要是多读点书......”
儿童心理学里有个“选择权效应”,说的是一个人拥有的选择越多,幸福感就越强。就像玩游戏,读书多的人是VIP玩家,能解锁隐藏关卡;读书少的人只能跟着主线任务跑,连跳过广告的权利都没有。
我邻居家的小凯特别喜欢画画,但他爸总说:“画画能当饭吃?”后来小凯考上美术学院,现在给动画片画场景设计,上个月还带爸妈去迪士尼玩, 那些他画过的卡通人物,正站在城堡前向他挥手。你家娃喜欢拆玩具?说不定是未来的工程师;爱给娃娃讲故事?可能藏着作家的天赋。读书就像给这些天赋买保险,就算现在用不上,将来某天真遇到机会,你能底气十足地说:“我可以试试!”

互联网上有个有趣的说法:小时候不愿吃学习的苦,长大就要吃生活的苦。学习的苦是巧克力味的,咬下去有点涩,回味却很甜;生活的苦是黄连味的,越嚼越苦,还吐不掉。
我小学同学阿梅,当年为了追星辍学去当理发师。现在她每天站十个小时,手腕得了腱鞘炎,涂药膏时眼泪直掉。上次同学聚会,她摸着我女儿的头说:“好好学习啊,阿姨现在想学都没时间了。”而我们班长呢?当年戴着厚厚的眼镜啃书本,现在是眼科医生,专门给像他当年一样的学霸配眼镜。他笑着说:“你看,知识真能变现,连我自己都成了客户。”
各位当家长的父母,我们不是逼孩子考100分,是帮他们攒够选择的资本。就像雨天带伞,不是因为一定会下雨,而是万一真的下雨时,孩子不用狼狈地跑回家。下次孩子不想写作业时,别急着吼他。可以跟他说:“宝贝,妈妈知道写字很累,但这就像给未来的你写信。现在多写一个字,将来的你就能多一个选择。”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女儿的“名言”:“学习就像搭积木,现在搭得越高,以后能看到的风景就越远。”你家娃今天搭积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