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永远都不会知道,他牺牲以后独女因病早逝,妻子孤零零生活,却仍然热情的将余生献给国家!
1968年12月4日夜里,郭永怀给妻子李佩打了一通电话。在电话里,郭永怀难掩激动之情,告诉李佩自己马上就要登机返程,次日就能回家。

期间,郭永怀还特意告诉李佩,自己给女儿买了一双橡胶底的鞋,已经放在了自己的包里,明天就能送给女儿郭芹。
这通电话对于郭永怀、李佩和郭芹一家人而言,简直太值得庆祝了。自从1956年,先一步回国发展的钱学森写信邀请郭永怀,郭永怀毅然带着家人,放弃美国优渥的生活,返回中国以后,就一直处于和妻女分开生活的状态,常年在罗布泊研究原子弹。
彼时,美国对全世界各国的核讹诈很厉害,尤其针对中国的封锁十分严密,各种原子弹的原材料和技术、人才都捉襟见肘,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十分困难。
为了避免研究工作遭到破坏,原子弹的研究处于绝密状态,无数科研工作者抛家舍业十余载、数十载,只为完成原子弹研发这一个梦想,郭永怀就是其中一员。
如今,钱学森的本事已经广为人知,但对于郭永怀的了解却明显不足。按照学术传承来讲,郭永怀与钱学森属于同出一脉,两人都是冯·卡门的弟子,但攻读的学术方向却不同。

钱学森主要钻研的方向的是导弹和航天,无论是现在的东风导弹,还是卫星发射,火箭升天,这些都是钱学森的强项,中国在导弹领域和航天领域的成就,也都是钱学森帮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正是钱学森强大的地方。
而郭永怀在研究核武器方面,则更胜一筹,他对于核武器关键理论的掌握在国内几乎无人可比,这也是钱学森要写信给郭永怀,力邀他回国一起搞原子弹研究的关键原因。
正因为郭永怀有这样的本事,回国后进入核武器研制序列,立刻得到了相当大的尊重,参与了全部核武器研制工作,这是全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做到这一点的人,足可见郭永怀当时对于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钱学森当年从美国回中国的经历十分坎坷,美国人不愿意看到钱学森这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回国,最终在钱学森的坚持下,周总理的不懈努力下,历经无数坎坷和磨难,这才得以实现回国的愿望。
美军的将领对钱学森的评价极高,称一个钱学森能顶5个师。而钱学森对郭永怀的评价则更高,称一个郭永怀可以顶两个自己,也就是能顶10个师。即便评价如此之高,美军将领对钱学森的评价还是太低了,因为美军当年虽然强大,但5个师也还是换不来今天中国在导弹和航天领域的成就。

同理,郭永怀的实力自然也就更高了,因为他的存在,中国原子弹得以顺利研制出来,至少这个研制的时间一定是因为他的存在而提前了。
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有核武器与没有核武器完全是两个概念,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完全不同。自主研发出原子弹,当着全世界的面试爆成功,这种成绩即便放眼全球也属于顶尖的存在,中国就这样在国家发展的困难时期,在全世界的瞩目下完成了这样的壮举,从此走上强国之路。
为此,郭永怀从美国回到中国后,直接就进入了罗布泊。由于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属于绝密,即便是郭永怀的妻子和女儿也不知道他具体在做什么,但李佩出于对丈夫的了解,以及知晓钱学森邀请丈夫回国的来龙去脉,对于郭永怀在搞哪方面的研究应该有一定的猜测。
但李佩对此守口如瓶,从不多说半个字,被问及丈夫的身份和去处,也都简单敷衍了事。但问题是,外人的询问可以随便敷衍,自己唯一的女儿呢?
郭永怀去罗布泊以后,埋头苦干的十余年,这期间郭永怀女儿郭芹从小孩子长成了大姑娘,郭永怀几乎错过了郭芹的整个童年和青春期。

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缺少父亲关爱的郭芹,在小时候总有说不完的疑问,也有对父亲的思念,难免会问母亲,自己的父亲去了哪?什么时候回来?每当这个时候,李佩就会告诉女儿,父亲去了很远的地方,为国家办大事,很快就会回来。
郭芹很期盼父亲能回来,因为她很想要一双橡胶鞋。那时候的橡胶鞋在年轻人中很流行,因为橡胶鞋耐磨,而郭芹的布鞋早已经磨烂了。
这时可能有读者朋友疑惑了,给孩子买一双橡胶鞋必须等郭永怀回来才能买吗?难道母亲李佩就不能给孩子买一双吗?
有这种疑惑很正常,因为大家对李佩可能不太了解。郭永怀是了不起的人,李佩身为郭永怀的配偶,也同样是有大本事、大格局之人。
李佩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中关村的明灯”,以及“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仅仅从这些称号来看,其实就已经能够看出李佩的能力。

所以,当李佩接到郭永怀次日到家的电话时,无论是李佩,还是女儿郭芹都非常高兴,也非常期待这次重逢。
然而,母女二人没能等到郭永怀,却等到了飞机坠毁的噩耗。出事之前,飞机上的郭永怀用身体护住手中装着重要科研资料的皮包,生命永远定格在59岁。
那双橡胶鞋,郭永怀的独女郭芹没能穿到,成了她一生的遗憾。而且,郭芹在1996年因病离世,留下母亲李佩一个人生活。李佩却仍然深爱着祖国,余生继续发光发热,用毕生仅存的60万设立郭永怀奖学金,帮助那些求学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