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发作时恐惧时,要直面恐惧不要回避恐惧
很多人不敢直面恐惧,大多数采用的是逃跑的方式,回避方式,回避恐惧的结果是越来越害怕,越来越不敢面对。
面对意味着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康复是通过自身内在因素达到的。虽然外界因素的帮助与指导很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自身努力——勇敢面对自己所恐惧的东西。康复的机会就蕴含在害怕去的地方或者害怕做的事情中。也就是说,有恐惧的地方,就会有康复的机会。
面对也意味着不能回避,要勇敢面对担心自己会因为恐惧而更加紧张的心理。回避其实就是在逃避,而不是面对。
一位患者,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不敢面对的鲜明特点。他只要一出家门就感到恐慌,不管是独自一人还是有伴同行,所以他都不敢离开家门半步。
我鼓励他尽自己可能地走出家门,尽量不要恐慌。万一恐慌(他肯定会),就原路返回,休整之后再次出发,照样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只要内心不恐慌。我的目的是让患者通过反复走那一段路程,达到非常熟悉的程度,这样就不会有恐慌心理了。
这位患者有了很大进步,于是决定去旅游,这期间都没有出现恐慌心理,最后胜利而归。
回家后的第二天,他去银行办理业务,在患病的时候他经常去这家银行。他站在队伍中的老地方,当他把手里的存折交给同一个银行职员——就是那个戴着厚框眼镜的职员——的时候,以前的恐惧感突然袭来。对疾病来说,这是一次漂亮的袭击,因为恐惧感卷土重来,患者也再次陷入了绝望之中。
这位患者并没有逃离现场,只是站在队伍里,任由恐惧感侵袭。这也就难怪他会感到孤立无援,并绝望地自问:“我该怎么办呢?”
这位患者通过不断练习,利用熟悉感来获得内心的平静。他从未直面恐惧,也从未完整地学过如何面对。他学到的只是一味地回避恐惧、镇压内心的恐慌,从未了解过任由恐惧侵袭,直到恐惧再也不是什么重要问题的方法。
的确也有一些患者通过回避恐惧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恐惧重返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不堪一击。就算是轻微的痉挛,都会让他们那所谓的勇敢溃不成军。
我反复强调,内心深处要是有这样一种声音:“可能这会儿不会恐慌的。”一定要想到这一点:就算恐慌了也没关系!那就不是个事儿!我能行!#心理成长联盟##焦虑症##抑郁症##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