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风渐起,天气逐渐转凉,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需要格外警惕的时节。有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秋风凉,血压真的会升高吗?答案是肯定的。
当外界温度降低时,人体为了保持体温恒定,体表血管会收缩。这种收缩使得血管的外周阻力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而且,秋季人体的激素水平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肾上腺素等分泌可能增多,这也会促使血压上升。所以,在秋风送凉的日子里,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波动往往更为明显。
晨起监测血压的重要性晨起时段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是一天中血压波动的一个关键时期。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从相对静止状态逐渐恢复活动,血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很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清晨会出现一个高峰,医学上称之为“晨峰血压”。这个高峰时段,血压急剧升高,会给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带来较大的压力,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通过晨起监测血压,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血压的波动情况。如果发现血压异常升高,就能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这就好比是一场“健康预警”,能让患者和医生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正确的晨起血压监测方法要确保晨起血压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测量前,患者应保持安静状态,避免剧烈运动、吸烟、喝咖啡或浓茶等。一般建议在起床后 1 小时内,排空膀胱后,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于地面,上臂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高度进行测量。测量时要保持安静,不要说话。
测量血压的频率也很重要。对于血压控制平稳的患者,可以每周选择 1 - 2 天进行晨起血压测量;而对于血压波动较大或者近期调整了治疗方案的患者,则需要每天进行晨起血压测量。每次测量应连续测量 2 - 3 次,每次间隔 1 - 2 分钟,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晨起用药的关键要点晨起是高血压患者用药的重要时间点。很多降压药物需要在晨起时服用,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晨峰血压。一般来说,长效降压药物建议在晨起空腹时服用,这样可以使药物更快地被吸收,在血液中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从而更好地发挥降压作用。
但是,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可能有不同的服用要求。比如,有些药物可能需要与食物同服,以减少胃肠道刺激;而有些药物则需要在特定的时间服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更改药物的剂量、服用时间或停药。
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症状,可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能是血压波动引起的。此时,患者不要惊慌,应及时测量血压,并记录不适症状的发生时间、程度等信息,然后尽快咨询医生,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其他生活注意事项除了晨起监测血压和正确用药外,高血压人群在秋季还需要注意其他生活细节。在饮食方面,要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钾盐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要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因为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适量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秋季天气转凉,但高血压患者仍可以选择在温暖的时段进行一些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有助于控制血压。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非常重要。情绪波动过大,如焦虑、愤怒等,会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秋风凉,血压升,高血压人群在这个季节要格外关注晨起血压的监测和用药。通过正确的监测、合理的用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度过一个健康的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