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 “闪” 靠光线折射形成火彩,但不少人买完发现钻石暗淡无光,其实问题多藏在选购环节。以下五种情况最容易买到不够闪的钻石,提前避开能少走很多弯路。

切工是决定钻石闪不闪的核心,占火彩影响因素的 90%。若切割角度不当,比如台宽比过宽(超过 60%)或亭深比过深(超过 45%),光线会从钻石底部漏走,无法形成全反射,看起来就像 “死石”。

商家常以 “大克拉”为噱头掩盖切工缺陷,比如把切工等级为 “Good” 甚至 “Fair” 的钻石当优质钻卖。避坑关键看证书:优先选切工、抛光、对称均为 “Excellent” 的 3EX 切工,参数栏里台宽比 53%-58%、亭深比 43%-44% 的钻石,火彩最饱满。
2. 踩中 “奶咖钻”:自带 “滤镜” 挡光芒奶咖钻是钻石里的 “隐形坑”,证书上不会标注,但会让钻石显得浑浊暗淡。奶钻内部有大量云雾状包裹体,像蒙了层雾霾,光线无法穿透;咖钻带褐色调,会吸收光线,哪怕颜色等级高也显旧。

这类钻石可能 4C 参数达标,却比同等级正常钻石便宜 30% 以上。选钻时一定要问商家 “是否无奶咖”,并要求在订单注明 “奶咖包退”;实物观察时对着强光看,若不通透、有灰蒙蒙的质感,果断放弃。
3. 颜色净度过低:自带 “暗沉基因”颜色等级低于 J 色的钻石,会显黄或棕,这些色调会吸收光线,削弱火彩。比如 M 色钻石,即使切工再好,也会因底色偏黄显得暗淡。净度低于 SI1 级的钻石,内部瑕疵多(如黑点、裂纹),会阻挡光线传播,让钻石看起来有 “杂质感”。

预算有限也别妥协:颜色选 H 色以上(近无色),净度至少 SI1 级且肉眼干净,这样既能控制成本,又能保证基础闪耀度。
4. 强荧光 “捣乱”:光线下发蒙显浊钻石荧光是受紫外线激发的发光现象,强荧光钻石在自然光或商场灯光下,容易显得油油的、雾蒙蒙,像蒙了层白纱,直接盖过火彩。尤其是 D-F 色的高色级钻石,强荧光的影响更明显,会让钻石失去通透感。

选钻时看证书 “Fluorescence” 栏:优先选 “None”(无荧光)或 “Weak”(弱荧光),若标注 “Strong”(强荧光),哪怕价格便宜也别买,实物效果会大打折扣。
5. 镶嵌工艺差:“包裹” 钻石挡光线镶嵌方式和工艺会直接影响光线进入。包镶会包裹钻石底部,阻挡光线折射;爪镶若爪头过粗、位置不当,也会遮挡冠部光线。还有的镶嵌工艺粗糙,钻石镶歪或缝隙有残渣,都会破坏光线反射路径。

定制钻戒时优先选简约款:六爪镶、水滴爪镶能最大化露出钻石,减少遮挡;检查镶嵌细节,确保钻石居中、爪头光滑,缝隙无残留胶水或金属屑。
此外,钻石戴久了变暗多是表面沾了油污(钻石亲油疏水),用温水加洗洁精浸泡清洗就能恢复光泽,这不是钻石本身的问题。记住:选钻先看切工和奶咖,再盯颜色净度与荧光,最后检查镶嵌,就能避开 “不闪” 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