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缺钱,不是一时缺钱,而是永远都缺钱!”主持人问故宫负责人:“每年故宫的票房

百晓生采风 2024-03-07 18:28:34

“故宫缺钱,不是一时缺钱,而是永远都缺钱!”主持人问故宫负责人:“每年故宫的票房有将近八个亿,文学也有十五亿,为什么国家要给这么高的补贴?”院长单霁翔一开口便道出原因。   自从2002年单霁翔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以来,他就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虽然故宫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门票收入高达近8亿元,但相较于庞大的古建筑群维修费用以及数以千计国宝级文物的保护支出,这笔收入显然捉襟见肘。   面对这些问题,单霁翔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勇敢地担起重任,开启了故宫的大规模整治改造工程。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故宫外部环境,将市政管道进行了彻底的整治下沉,使其隐匿于地下,既美观又实用。紧接着,清理了堆积如山的文物储物箱,修复破损的门窗和文物,重建了曾经被大火付之一炬的建福宫花园。   在资金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单霁翔凭借着深厚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最终赢得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获得了必要的资金支持。有了资金的保障,故宫的整治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经过3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故宫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原本杂草丛生的1200栋古建筑恢复了原有的整洁与庄重,共清理并整修了9371间房屋。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能够一睹故宫的风采,单霁翔决定将故宫的开放区域大规模扩大。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故宫的开放面积成功地从原来的30%增加至80%,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欣赏到故宫的历史与文化魅力。此外,他还积极地将那些长期沉睡于仓库之中的珍贵文物展示给世人,每年举办多种多样的展览活动,极大丰富了游客们的参观体验。   得益于单霁翔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故宫的游客数量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至2019年,故宫的游客人数已经冲破2000万大关,其中超过一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体。在单霁翔的引领下,他们逐渐被故宫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魅力所深深吸引,将故宫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使之成为真正的文化交流平台和传播者。   此外,单霁翔还致力于将故宫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开发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无论是故宫口红、调味瓶还是扇子和笔记本,它们无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同时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故宫文化。就连一支普通的故宫冰淇淋,也因其精美的设计和对传统的致敬而备受欢迎。   在众多的文创产品中,《故宫日历》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自1933年至1938年连续出版五年后,它凭借精选的365幅国宝级文物高清大图再次回归大众的视野。   它不仅成为了当年鲁迅、梁实秋、林徽因等文化名人追捧的对象,更是在复刊后的12年间发行了400万册,成为民间收藏家争相珍藏的珍品,尤其是生肖版日历更是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在2024年龙年,走过91个春秋的《故宫日历》依旧熠熠生辉,稳坐故宫文创品高端市场的宝座。它不仅为故宫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架起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古老的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信源:中国经济报-单霁翔退休,他改变了故宫)

0 阅读:4
百晓生采风

百晓生采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