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筛查,有必要吗?》
并不是所有疾病都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早获益”;只有少数疾病如此。
而梅毒是一个“早发现早治疗=早获益”的疾病。
所以,哪怕是无症状人群,梅毒也是值得考虑筛查的。
然而,梅毒检测的可靠性不够高,常常带来误诊,漏诊。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对无症状人群筛查是否符合是值得的。
毕竟,不能为了治疗2个真梅毒病人,而误诊误治疗100个假病人(其实并没有梅毒)。
根据目前的国际共识,如下人群,哪怕无症状也应考虑梅毒筛查。
1,所有HIV感染者,以及他的性伴侣;
2,性伴侣明确为梅毒感染者;
3,性活跃的男男性行为者
4,多个性伴侣,
5,用性行为换取金钱、毒品等行为者;以及跟这类人有性行为者
6,正在使用毒品的性活跃者,以及他的伴侣
由于检测容易有假阳性(即把没有梅毒的人,误诊为有梅毒),因此通常会把梅毒的检测分两步:
1,初筛
2,确诊
目前流行的做法如下:
1,初筛:梅毒螺旋体检查(如,梅毒螺旋体酶免疫测定 或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2,确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
仍需提醒的是,如果接受检查者没有症状和体征,也不符合前述的高危行为者,两步都阳性者也未必是真正的梅毒感染者。
两步阳性者也可能是雅司病、非性病性梅毒等疾病患者。
考虑到治疗梅毒的药物的副反应相对小,高危行为者的病友哪怕误治疗也可接受。
不建议同一个时间点,抽两管血行两步法检测。因为这样会增加误诊风险。
间隔不同时间点,抽血行两步法检测,可以减少误诊风险。
因为疾病本身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演化,如真正的梅毒感染,疾病可能会逐渐进展,从而让漏诊,误诊降低。
同时抽血化验,则没有这种跨时间段的反应,从而增加检测的不可靠性。
还是那句话,看病快捷真未必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