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六七十年代,民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就有人称那是在“打基础”,真是自欺欺

特友谈文化 2024-06-27 17:21:11

一提起:六七十年代,民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就有人称那是在“打基础”,真是自欺欺人耳!斯时苦难,何以为基?究竟乃必经之路。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当时的生活真是苦不堪言。 那个年代,村子里的土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泥泞不堪。房子是泥土和稻草搭建的土坯房,到了冬天,寒风刺骨,根本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 我小时候,家里七八口人,只有一张破旧的桌子和几条长凳。父母和我们几个孩子挤在一间小屋里,冬天只能靠一条薄薄的棉被取暖,晚上睡觉时,我们几个孩子紧紧挨在一起,靠体温取暖。 母亲常常在晚上熬夜缝补衣服,那些衣服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有时候一件衣服补丁摞补丁,衣服几乎变成了“补丁衫”。 那个年代,粮食短缺,国家实行统购统销,家里种的粮食大部分要上交公粮,剩下的也不够一家人吃。记得有一年,父亲从生产队分回来几斤黄豆,母亲用这些黄豆熬了一锅豆粥,我们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喝豆粥,那是全家难得的美味。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只能吃一些粗粮,比如玉米糊、红薯干,还有糠饼。这些东西不但难以下咽,还吃不饱。 有时候,为了填饱肚子,我们不得不去山上采野菜和野果。记得有一次,母亲带着我们几个孩子上山采了满满一篮子的野菜和一些树上的野果子,回家后母亲把野菜和一点点玉米面混合在一起,煮了一锅野菜粥,虽然味道苦涩,但总算是填饱了肚子。村子里的一些老人还教我们吃槐花和榆钱,这些野果子成了我们重要的食品来源。 每到冬天,我们全家都要为取暖问题发愁。 那时候,没有电,没有煤气,取暖全靠烧柴火。父亲每天起早贪黑上山砍柴,母亲则在家里生火做饭。冬天,家里常常烟雾缭绕,呛得人眼泪直流。晚上,大家围坐在火塘边,父亲讲一些故事给我们听,那是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刻。 上学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我们村只有一所破旧的小学,教室是用木头和稻草搭建的简陋房子,冬天四处漏风,夏天闷热难耐。记得我和哥哥妹妹们每天都要步行几公里的山路去上学,脚上穿的是母亲用旧布鞋改造的布鞋,天冷时脚冻得生疼。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坚持上学,因为父母常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当时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教室里没有电灯,天黑了就点煤油灯。书本和文具都很缺乏,我们常常几个人共用一本书。老师用简陋的教具教我们基本的知识,虽然条件简陋,但老师们对我们的教育却非常认真负责。记得有一次,老师为了给我们讲清楚一道数学题,亲自用木头刻了一副教具,细心地给我们讲解,那时我们真的感受到老师的用心。 1972年,国家开始进行农业生产调整,我们村里也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村里的壮劳力每天都要去挖渠修坝,父亲也不例外。记得那个时候,母亲和我们孩子在家里忙着种地、养猪、种菜。每天晚上,父亲回来时已经筋疲力尽,但还是帮我们挑水、劈柴、修补房屋。 直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小村庄,生活开始逐渐好转。村里通了电,家里有了电灯,我们再也不用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学习和干活了。村里还修了一条简易公路,父母可以把种的菜和养的猪运到镇上去卖,生活条件渐渐好了一些。记得有一年,母亲第一次在镇上买了一袋白面,回来后她兴奋地做了一顿白面馒头,我们全家人都吃得特别开心,那是我们第一次尝到白面的味道。 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但那个年代的艰苦和磨难却始终难以忘怀。那段日子里,我们每天都在为温饱而奔波,为一件衣服、一顿饱饭而努力。 母亲常常用纱布包着脚,挑水、做饭、洗衣,手上的老茧是她辛劳的见证。父亲的背也弯了,他每天扛着重重的锄头、担着满满的柴火回家,那条泥泞的小路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 小时候,村子里的孩子们常常聚在一起玩耍,用泥巴做成的玩具是我们最好的伙伴。我们会在河边捉鱼,用自制的弓箭射鸟,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童年的快乐。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在河边玩耍,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水里,我们几个人手拉着手把他救上来,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晒着太阳,分享着从家里带来的干粮,那种简单的快乐至今难忘。 #分享六零後感悟# #我故去的爷爷#

1 阅读:4135

评论列表

fgoa

fgoa

184
2024-06-30 07:32

说明忘本的人不少

君君

君君

121
2024-06-28 20:20

你应该是生活在21世纪初十八洞村的人吧?我60年代的人,虽然生活在比较偏僻的农村,但从没穿过打补丁的衣服,也没挨过饿。住的土砖瓦房,暴雨天会漏雨,得年年请人修。

很痛 所以哭 回复 07-01 08:31
看来你是生活在一个平行世界,说谎是要招天雷劈的。

无敌幸运星 回复 06-30 02:34
我七零后,小时候住士房子, 印象中很多人都穿过补丁衣服,经常穿破鞋子,我们这是城乡结合部,相对还好一点的地方。

用户10xxx97

用户10xxx97

107
2024-07-01 09:00

胡说八道,招雷辟。

捉风人

捉风人

96
2024-06-29 06:40

你特喵的出生在六十年代,另一篇文章里却说在72-80年当会计,吹牛都不带打草稿的

少将 回复 07-02 10:29
确实,改个时间就发出来了

用户10xxx54

用户10xxx54

78
2024-06-29 08:44

六零后,五零后那么多的人都是饿着长大的?那时农村是艰苦,但不至于整天吃不饱饭吧,不然怎么保持艰苦奋斗几十年

快乐人生 回复 07-04 19:26
我爸五零后,他说小时候真没吃饱过。

国泰君威 回复 07-14 08:11
我76年,一年级,我父亲带我去外地,经过蚌埠的时候,你知道那时候的农村年轻人干什么吗?饭店门口,四五个十七八岁的叫花子,等着客人走了,赶紧进去抢那一点剩汤,我当时印象很深,就觉得自己要努力,以后去大城市工作。

俯视

俯视

76
2024-07-01 21:14

这货整天变着花样的污蔑,一会是会计、一会其他的。其居心不良啊!

军   人

军 人

72
2024-06-30 00:45

你现在生七 八个看看

A-raylee

A-raylee

72
2024-06-30 14:51

满嘴跑火车

还有啥能用

还有啥能用

66
2024-07-01 21:25

你现在的美好生活就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发展而来的!忘本之人该杀!

用户18xxx59 回复 07-02 08:35
该死

AZ

AZ

52
2024-07-01 13:19

您家七八口人,条件怎么差,有饿死的吧?胡编也得让人相信吧?

山石 回复 07-04 20:32
我人母亲就是为了儿女,62年4月饿死,才42岁,,,

咬你

咬你

51
2024-06-28 16:21

真實錶達之文……埃安!😭

大风摧朽 回复 07-07 18:01
当时,苏、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领导的两大阵营的经济、军事丶政治多重制裁,刚解放时的中国无能力生产火柴、铁钉,很多家庭一条衣服家人轮流穿的中国历史上最贫穷的时代局面,建成世界仅有的东西两条完整工业体系,建成全国水利灌溉纵横,消灭阶层差异、暗娼明妓赌博行业、各种诸如天花、鼠疫、麻风等等,建两弹一星丶人工胰岛素,全民扫盲,培养了数量巨大的技术员,全民教育,比1949年多养活了5亿人,打赢了苏美两大阵线及其资助的敌人的挑衅战争……试对比当今朝鲜背靠中俄,只一个美国的制裁就这样艰难,那时期的经济成就只能说是非常伟大,是奇迹般的成就。

高原红

高原红

48
2024-07-01 12:10

家里七八口人,这不是奇迹吗!现在比得了吗?怎么比?再过段时间,人没了,也别比了!

只买国货

只买国货

43
2024-06-29 17:29

为你点赞

了了真人

了了真人

39
2024-07-03 09:41

看过你6月14日写的文章,你如此自欺欺人,自相矛盾,意欲何为?

6689

6689

38
2024-07-02 22:04

现在发家致富的老板最有发言权,你问问他是不是今天做梦,明天就是老板,那一个不是经过苦中苦难上难才有那一点点积累的成果。问问他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金饼。要致富积累的起步基本是三代。现在因为是信息、技术、经济时代三年能够打个起步的第一桶金就笑吧。

用户14xxx63

用户14xxx63

37
2024-07-02 09:46

国家应该加强对自媒体的管理。不能让枉顾事实,数典忘祖,用心险恶的敌对分子胡说八道。

沧海ぃ难觅

沧海ぃ难觅

36
2024-07-02 08:19

你拿现在和70年代对比,得出结论那时候的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那70年代和解放前对比呢?所以你是啥也不知道呢?呵呵,还是故意不说?

ABCD666

ABCD666

35
2024-07-03 18:00

你如果生活在中国的20年代,30年代40年代你怎么说?60年代建国才10多年的历史,在那样一个破破烂烂的国家基础上,能够让你不挨枪子没有生死之忧就已经很不错了

黄信

黄信

34
2024-07-02 00:45

从4亿人口发展到12亿,这8亿农民工不是基础?

用户10xxx65

用户10xxx65

32
2024-07-02 09:36

带有私货的胡说

用户12xxx64

用户12xxx64

31
2024-07-04 23:11

我很奇怪,你说六七十年代的民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那你是怎么活下来的?我是七十年代初的,我们村一千多户,几千人,我没有见到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那个时代粗粮多细粮少却是事实,个别人口多的劳动力少点户存在短期吃不饱的现象。

浓香椰子茶 回复 07-06 02:17
城市里好点,农村确实非常困难!

用户10xxx56 回复 07-14 10:08
我在北京长大的,改革开放前物质条件很差是事实,缺油水,一个月一个人只能有半斤肉票,二两油票,平常吃不到鱼,春节时可以购买一人一斤带鱼,但需要排队,记得有一年为买到带鱼,排了两个小时队,到跟前了,鱼卖光了。

用户10xxx67

用户10xxx67

27
2024-07-02 06:33

新中国建立前人民更苦!

是为之

是为之

22
2024-07-03 10:17

照这个逻辑,现在可以找出许多流浪街头、无家可归的人,这些人也可以现身说法;更可以拿出很多当下不如之前的典型案例。你所应该做的是,按当时条件全面地理解或解释这种现象,而不是一味的否定、批判,应该看主流,不要总是吹毛求疵,否则就是居心叵测、别有用心

用户10xxx56

用户10xxx56

21
2024-07-03 14:01

你应该生在上一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你该多幸福。

你没剃胡子

你没剃胡子

20
2024-07-01 22:56

牛头

牛头

19
2024-07-02 21:40

小编今年贵庚?

祈祷

祈祷

19
2024-07-04 18:49

自从看见有个帖子里无数人信誓旦旦地说他们家小麦亩产1500斤以上。我就知道肯定会有人说他生活在六七十年代,没挨过饿。评论区一看,果然如此!

用户15xxx90

用户15xxx90

17
2024-07-02 00:14

一看就知瞎编的。

用户15xxx64

用户15xxx64

17
2024-07-03 19:57

小编刚岀生就会走路了?!怪不得谬论那么嚣张跋扈!

用户10xxx55

用户10xxx55

16
2024-07-01 12:53

生产力不发达,还生那么多,日子不穷才怪[静静吃瓜]

用户10xxx65

用户10xxx65

11
2024-07-02 09:33

万事开头难,白手起家的难谁都能想像。

快乐人生

快乐人生

10
2024-07-04 19:22

那时候确实苦,不过那时候修了水库,大坝,才能有后面的甜。

用户14xxx51

用户14xxx51

10
2024-07-05 06:34

小编快来领冥币!

实话实说

实话实说

8
2024-07-05 02:47

查查这货祖籍!看是不是潜入我国的间谍

南翔人

南翔人

6
2024-07-04 09:48

这个小编又在胡说八道,要达到什么目地?

用户50xxx37

用户50xxx37

6
2024-07-05 07:28

你要记住:那是因为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的年代,没有那一代人的奋斗哪有你今天的幸福!

安安

安安

5
2024-07-04 10:18

衣不遮体?你光着了?

乐乐

乐乐

4
2024-06-30 14:24

不知者不怪

知行

知行

4
2024-07-04 10:52

你生在民国早都饿死了

王润生

王润生

4
2024-07-04 10:48

衣不蔽体,为啥还七八口人?此文章是想带偏谁呢?

kevin ℡

kevin ℡

4
2024-07-06 09:41

70年代哪个家里不是三四个小孩?人口红利从这一代开始。大修水利建设,现在大型水库大多都是那个时代建立的,现在都在享用。吃水不忘挖井人,你吃几天饱饭就忘记老一辈的付出了?

黑砂

黑砂

3
2024-07-05 05:54

目的不纯

观沧海

观沧海

3
2024-07-13 20:47

你父母那一代人吃苦耐劳,不但养活了你们五六个孩子,还让你们接受了教育。现在放开生育了,你或你儿女也能养五六个孩子?

yyy

yyy

2
2024-07-06 23:06

国泰君威

国泰君威

2
2024-07-14 08:13

那时候虽然天热,但是在树荫下,喝碗大碗茶,有点风吹过来,那种感受,比现在吹空调要舒服多了。

只买国货

只买国货

2
2024-07-15 09:03

是在为阿尔巴尼亚,越南,一众亚非拉兄弟打基础。

国泰君威

国泰君威

1
2024-07-14 08:08

还是要上交公粮,

金戈铁马

金戈铁马

2024-07-18 09:45

我出生在80初(桂东),当时已基本温饱,上小学时,早餐、午餐都是喝粥伴剩饭或红薯,晚餐白米饭,常年青菜、咸菜,逢年过节有猪肉。但是,小时候时常听到父辈、长辈说那段饥荒史,叫我们“珍惜粮食,不可浪废”,我们听了也不怎么在意。没经历过的人,可以问一下现在农村70岁以上的老人家。如果不想问,自己看一看反映文革时期到改革开放初期西北农村生活变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特友谈文化

特友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