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一男子照顾母亲多年,母亲去世后,男子发现其118万银行卡不翼而飞。不曾想,弟妹三人拿走银行卡,并一口咬定:母亲生前把银行卡和密码告诉他们,就是赠予他们,母亲说大哥条件好,故把他排除在外。男子不干了,将弟妹三人告上法庭。法院的判决让人意外。 事情要从王耀祖的母亲生前说起。据了解,王耀祖的母亲因病卧床多年,需要长期照顾。作为长子的王耀祖,尽心尽力地照顾母亲,承担了大部分的照料责任。 在这期间,王耀祖不仅要照顾母亲的日常起居,还要负责母亲的医疗护理等各项事务。这无疑给王耀祖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然而,母亲去世后,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当王耀祖准备处理母亲的后事时,他惊讶地发现母亲的银行卡中存有的118万元不见了。 这笔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不算小的存款,竟然在母亲去世后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王耀祖开始四处打听,最终发现这笔钱被他的三个弟妹取走了。 面对王耀祖的质问,三个弟妹的回答让他更加震惊。他们声称,这118万元是母亲生前赠予他们的。 他们说,母亲在生前已经把银行卡和密码告诉了他们,并明确表示这笔钱是给他们三个人的。 更让王耀祖难以接受的是,弟妹们还说,母亲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认为王耀祖的经济条件较好,不需要这笔钱,所以才把他排除在外。 这个解释在王耀祖看来简直是荒谬至极。他无法相信,自己多年来辛勤照顾母亲,母亲却会在临终前做出这样的决定。 在王耀祖看来,即使母亲真的想要赠予这笔钱,也应该是平均分配给所有子女,而不是完全排除他。更何况,他作为主要照顾者,付出了最多的时间和精力,怎么可能被完全排除在外? 王耀祖认为,这118万元应该被视为母亲的遗产,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平均分配给所有子女。在中国的《民法典》中,关于法定继承有明确规定。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在这个案例中,母亲已经去世,父亲也已经不在人世,那么按照法律规定,这笔钱应该由王耀祖和他的三个弟妹平均分配。 然而,三个弟妹却坚持认为这是母亲的赠予,而不是遗产。他们声称,母亲在生前已经明确表示要将这笔钱赠予他们三人,并且已经将银行卡和密码交给了他们。 他们强调,这是母亲的遗愿,应该得到尊重。他们还表示,母亲之所以没有告诉王耀祖,是因为认为王耀祖经济条件较好,不需要这笔钱。 面对这种情况,王耀祖决定采取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他将三个弟妹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判决这118万元应当作为遗产由四兄妹平分。在王耀祖看来,这不仅是为了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更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 然而,法院的判决结果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法院认为,王耀祖没有提供足够有力的证据证明这118万元是母亲的遗产而非赠与。 相反,弟妹三人知道银行卡密码这一事实,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他们的说法。因此,法院驳回了王耀祖的诉讼请求。 这个判决引发了许多人的讨论。有人认为,法院的判决过于简单化,没有充分考虑到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道德因素。 毕竟,王耀祖作为主要照顾者,付出了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在财产分配中被完全排除,这似乎有违常理和公平。 但是,从法律角度来看,法院的判决也有其合理之处。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母亲确实在生前将银行卡和密码交给了三个弟妹,并明确表示这是赠予,那么从法律上来说,这个赠与行为就已经成立了。 此外,法院在判决中还提到了一个重要细节。除了这118万元之外,母亲去世时还有53万元存款未交代密码。 对于这笔钱,法院判决应按照法定继承的原则,由四兄妹平均分配。这个判决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法院在平衡各方利益时的考量。 然而,王耀祖并不认同这个判决结果。他认为,即使母亲真的有意将这笔钱赠予弟妹三人,也应该留下书面证据或者在其他人面前明确表态。仅凭弟妹三人的一面之词和知道密码这一事实,就认定赠与关系成立,似乎证据不够充分。 基于这些考虑,王耀祖决定提起上诉。他希望二审法院能够重新审视这个案件,考虑到更多的因素,比如他多年来对母亲的照顾,以及母亲生前的行为模式等。他认为,如果母亲真的想要赠予这笔钱,不可能完全不告诉自己这个主要照顾者。 然而,二审法院的判决依然维持了一审的结果。二审法院认为,一审的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 他们认为,虽然王耀祖确实付出了很多,但这并不能否定母亲有权自主处置自己的财产。如果母亲确实做出了将钱赠予三个弟妹的决定,那么这个决定就应该得到尊重。 (案件来源:西宁人民法院)
青海西宁,一男子照顾母亲多年,母亲去世后,男子发现其118万银行卡不翼而飞。不曾
非常盘点中
2024-07-05 23:37:01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