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这种人?”江苏南京,女子往垃圾桶里丢垃圾,却被大妈暴力推搡,说只允许丢纸壳、饮料瓶,还叫嚣:“你放一个试试!”女子不服偏要扔,却被大妈一把丢了回去,大妈为何要如此阻挠一个陌生女子丢垃圾呢? 南京街头,一个垃圾桶,一把火,烧出了全网的愤怒,也烧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层的矛盾。 今天的新闻,想必大家都看过很多遍了吧:路边摊,大妈随手丢垃圾,结果被大妈以“家的”为由,给拦了下来。 你没看错,在公共场合,一个普普通通的垃圾桶,竟然成了私人财产? 中年妇女理直气壮地说道,她老公是清洁工,所以周围的垃圾箱都是她的。 她要去“守护”那些垃圾箱,将其中可以循环利用的东西都捡起来 在她眼里,这些垃圾桶,早就被贴上了“私人领地”的标签。 中年妇女一开始将女人手中的垃圾丢到摊子上,然后就开始推她,还在地上撒泼,一副“你能怎样”的表情。 有人怒斥大妈蛮横无理,有人心疼女子遭遇,更有人直指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公共资源的“私有化”。 大妈的行为,表面上看是蛮不讲理,实际上却是深植于内心的一种“利己主义”在作祟。 她并非不知道垃圾桶是公共设施,只是在她狭隘的认知里,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哪怕是以牺牲他人利益、破坏公共秩序为代价。 还记得天津那个扔垃圾进店里的环卫工人吗? 他也是为了收取额外费用,将公共资源视为牟利的工具,最终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这两件事看似毫不相干,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践踏规则,漠视他人。 垃圾桶风波,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公共资源管理的漏洞,更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答案,或许就藏在我们对待垃圾桶的态度里。 垃圾桶事件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关注,是因为它戳中了社会痛点:公共资源的“私有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公共区域内的“私人花园”被划了出来,公共停车位被私设地锁,公共自行车遭损毁,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念:公共资源是“免费的”,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你想用就用。 大妈的行为,正是这种价值观的体现。 她认为丈夫是环卫工人,就拥有了“支配”垃圾桶的权力,可以随意阻止他人使用。 这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霸道逻辑,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更扰乱了公共秩序。 天津那位环卫工人的案例,更值得我们深思。 他把商家的垃圾丢进店铺里,看似是想要多收点钱,但实质上,这是一种变相的“私人交易”,有违职业道德、伤风败俗。 当“利己主义”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就会滋生出各种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垃圾箱事件让我们警醒:“社会责任”不再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必须由我们每一个人开始,从点滴做起。 具体到垃圾分类和回收这件事上,我们更要从“我”做起,积极配合环卫工作,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对于那些滥用职权、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垃圾桶,一个小小的物件,千万不要一位它微不足道,往往是小的事情才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最真实的状态。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责任意识,一点一滴地行动起来,就能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进社会的前进。 (来源:桐响视频2024-07-11《女子扔垃圾被一大妈阻拦,大妈扬言“你放一个试试”》)
现在还有这种人?”江苏南京,女子往垃圾桶里丢垃圾,却被大妈暴力推搡,说只允许丢纸
聊聊环宇事
2024-07-12 14:49:34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