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雨花区人民法院近日通报了一起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案件。据悉,2024年7月,年仅11岁的小雨(化名)在假期中不慎陷入了一场精心设计的网络骗局。
小雨在社交平台上偶然看到了一条声称能添加某热门明星QQ的短视频,出于对偶像的喜爱,她毫不犹豫地扫码添加了对方。然而,这位“明星”的账号却很快变脸,自称是明星的律师,以隐私泄露为由,对小雨展开了一场心理攻势。
这位所谓的“刘律师”通过语音通话,诱导小雨放松警惕,并进一步诱导她添加了另一名自称“林经理”的QQ好友。这位“林经理”在QQ群中以洗清小雨泄露隐私嫌疑为名,要求小雨提供其母亲银行卡的信息,以便进行所谓的“资金清查”。
年幼无知的小雨在对方的威逼利诱下,拍摄了母亲手机中银行应用的信息页面和密码,并将钱款转入对方指定的账户。短短10小时内,小雨被骗取了高达92万余元的资金。
小雨的父母发现异常后,立即报警。经调查,警方发现其中50万元资金被转移至了犯罪嫌疑人张某某的银行账户,并被其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再转卖。张某某作为诈骗链条中的一环,最终被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同时,其非法所得2万元也被追缴并返还给被害人。
这起案件再次敲响了网络安全的警钟。青少年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其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相对较弱,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因此,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普法教育,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并妥善保管好手机、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和支付密码等重要物品。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加强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反诈能力,共同维护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