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请求回老家养老。隆裕太后面色不善,心想:“你做了多

牧童的娱论 2024-09-26 10:58:46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请求回老家养老。隆裕太后面色不善,心想:“你做了多少恶事,我岂能放你离开!”李莲英赶紧指着身后的7个盒子说道:“主子,老奴把这些东西交还给您,请您恩准我回家养老!” 参考资料: 金满楼著. 显微镜下的晚清[M].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出生于河北省一个贫困家庭。由于家境窘迫,父母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因此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决定将他送入宫中成为一名太监,期望借此改变家庭的困境。 李进喜进入宫廷后,起初只是一个低阶的小太监,负责一些杂务和琐事,生活并不轻松。 然而,他天资聪颖,善于观察和学习,尤其懂得宫廷中的为人处世之道,这让他在一众太监中逐渐脱颖而出。 李莲英通过自己的机智和谨慎,逐渐成为慈禧身边最为亲信的贴身总管。 慈禧对其也多有赏赐,两人关系密切。李莲英虽身为宦官,但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他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病重,气数将尽。宫中阴云笼罩,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尤其是李莲英,他无论在慈禧床前如何殷勤,也无法挽回她渐渐衰弱的生命。 当慈禧去世的消息传出,宫中哀乐齐鸣,整个紫禁城陷入了悲痛的氛围。然而,对于李莲英来说,这意味着失去了最大的靠山。 在慈禧去世的头七,李莲英身披白布跪在灵前,日夜守护,他表面上仍旧恭敬而忠诚,但内心却感到深深的不安。 李莲英深知,随着慈禧的离世,宫中权力重新洗牌,自己已失去靠山。继慈禧之后,掌权的隆裕太后性格寡淡,心思缜密,她对李莲英并无慈禧那般信任和恩宠,反而常心存戒备。 慈禧的丧期刚满百日,李莲英便感到风声鹤唳,宫中传言纷纷,有人暗示他在慈禧生前得势时积累了不菲的财富,也参与了许多见不得光的事情。 为了保全性命,李莲英决定告老还乡,回归家乡静度余生。于是,他决定主动请求隆裕太后恩准离宫。 某日早朝之后,李莲英匆匆带着七个沉重的盒子来到隆裕太后的寝宫外,心中忐忑不安,生怕自己被拒绝甚至受罚。 他小心翼翼地禀报:“太后,老奴有事求见。”宫女们传话后,不久隆裕太后冷淡地准许了他进见。 李莲英进宫时,隆裕太后正坐在高高的御榻上,目光冰冷地扫视着他。她并不掩饰自己的不满,冷冷说道:“你有何事?” 李莲英弯下身子,恭敬地跪在地上,抬起头,小心翼翼地说道:“太后,老奴年事已高,慈禧太后也驾鹤西去。 如今朝中安稳,老奴实在不堪继续伺候,恳求太后恩准老奴告老还乡,回家安度晚年。” 隆裕太后听后,心中暗自冷笑。她深知李莲英在慈禧面前的得宠之极,也知道他在朝中积累了多少财富和权势。 此时的她并未立即答复,而是缓缓说道:“你在先帝和先太后面前可谓忠心耿耿,如今说要告老还乡,岂不让先太后寒心?” 李莲英听后,知道隆裕太后是心存疑虑,不愿轻易放他离开。他赶忙伏地叩头,低声道:“太后明鉴,老奴一心忠于皇室,从未敢有半分怠慢。 只是年迈力衰,实在无法再尽心竭力,特来请辞。同时,这些年来老奴侍奉太后,所积攒的财物全都交还于您,盼望太后恩准老奴归乡。” 说罢,他挥手示意侍从,随即七个沉重的盒子被一一抬入殿中。 每个盒子都精雕细琢,金丝银线镶边,盖子上还镶嵌着各种宝石,熠熠生辉。隆裕太后目光扫过这些盒子,心中清楚这些财富绝非寻常,但她面色未变,淡淡地问道:“你这是何意?” 李莲英连忙跪爬至她身前,谦卑地说道:“这些都是老奴这些年积攒的财物,如今全数奉还太后,盼您宽恕老奴,让老奴回乡安度晚年。” 隆裕太后心中思量。她原本不打算让李莲英轻易脱身,毕竟此人权势一时,影响深远,但此刻李莲英如此顺从地奉上财宝,她又觉得无需再多生枝节。 更何况,此时的她并不愿意为了一个已失势的太监闹得满朝风雨。 于是,她略作停顿,便轻轻挥手,道:“既然你有心告老,那本宫便准你归乡。不过,记住,从此你便是平民百姓,不再是宫中的人。” 李莲英听到这话,顿时如释重负,心中激动万分。他连忙叩头,感激涕零道:“多谢太后恩典,老奴一定谨遵太后教诲,归隐乡间,永不再涉足宫中事务。” 隆裕太后轻轻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李莲英慢慢站起身,心中充满复杂的情绪。 他深知自己此番能够脱身实属侥幸,但也明白宫廷中的权力游戏险恶无比。 此刻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呼风唤雨的人物,只能带着失落和疲惫,静静地回到他的老家,度过余生。#说TA##八卦手册##社会百态##历史故事#

0 阅读:7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