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吉林大地主戴凤龄,过完60大寿。哪料,他却变卖所有家产,买了几百条枪,率全家57口人抗战。谁知,14年抗战却只剩3口人。 在那个时代举家抗日是正常的事情,毕竟国仇家恨都放在这里,不过这一般在穷苦人家身上出现得更多。而吉利的大地主戴凤龄之所以萌生抗日的念头,这还要提到来他60大寿上借粮的土匪。 这土匪究竟有多大的魔力,能让戴凤龄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过,扛着一家人的性命和日本人作对。这个土匪就是王德林,戴凤龄的曾经的小老弟。 这个王德林年轻的时候就不安生,因为生计的原因也是从山东跑到东北讨生活。要知道那个时候东北的俄国人和日本人是很多的,这些人也经常欺负咱们中国人。 这王德林对这种现象就很是看不惯,带了100多个小兄弟上山当土匪去了,处处和俄国人作对。后来,这王德林好不容易被招安。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这日本人又打过来了。没办法,这王德林就又上山和日本人对抗了。 这日本人可不和俄国人一样,九一八之后到处的日本人让山上的王德林缺衣少食。这就由小兄弟找到王德林说,“大哥,得赶紧想个办法啊。要不然没打到鬼子,咱们自己就要饿死了。” 想到这王德林也是头疼不已,这日本人防范的很严,想要抢他们的粮食可不容易。这时候王德林想到了他的老大哥戴凤龄。他说“我大哥家有千亩良田,咱们去找他借点粮食应该不成问题。” 说干就干,这王德林就带着自己一帮兄弟找到了戴凤龄家。不巧的是,这天正是戴凤龄的60岁大寿,一大伙人正在他家拜寿呢。 见到戴凤龄,王德林也不掩饰,直接就说:“老大哥,我今天来一是给您祝寿,二呢,就是找你借点粮食。你也知道我召集了一帮兄弟在山上打鬼子,现在这日子有点过不下去了。这才来找大哥帮忙” 戴凤龄没有丝毫犹豫,拍了拍王德林的肩膀,大声说:“粮食不借,只送!咱们是兄弟,国家有难,岂能袖手旁观?你等着等下我就安排人给你送粮食。”“再说了,这打日本鬼子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我这个做老大哥的肯定要帮忙。” 送走了王德林,躺在床上的戴凤龄难以入睡。他心想“这粮食确实得借,但这借出去以后就算和他们搭上关系了。这以后日本人照过来也不好圆,干脆我也上山打鬼子吧。” 说干就干,第二天戴凤龄召集了全家人,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家庭会议。戴凤龄也是个干脆人说“这日本人刚打过来了,咱也不能坐着等死。我决定上山打鬼子,你们觉得呢?” “爹,我们跟您一起!”儿女们纷纷响应。于是,戴家上下,变卖家产,换成了枪支弹药。戴凤龄还亲自上门,动员乡亲们一起抗日。他的诚恳和决心,感染了无数人,一支由戴家军为核心,乡亲为辅助的抗日队伍迅速组建起来。 戴凤龄苏日安年过六旬,但身手不减当年。他双手持枪,冲锋在前,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让年轻人们敬佩不已。 戴家军以少胜多,屡建奇功,尤其是在墙缝伏击战中,以最小伤亡消灭敌军4000多人,缴获步枪2000多支。 但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在一次战斗中这个戴家军就被日本人给包围了。面对日本人的重重围困,他们只能且战且退。王德林对戴凤龄说:“大哥,退吧!我们先去苏联,保存实力,来日再杀回来。” 戴凤龄强说:“我老了,没多少年可活了,就算是死,也要死在中国土地上,你带着他们走吧。” 领头的戴凤龄不愿意走,手下们也是不愿意独自求生,最后只有王德林带着一部分人退到了苏联境内。好在戴凤龄这边最好也是活了下来,不过这一仗的损失可不小。 后来这些人加入了东北抗联,但缺吃少穿的现状还是没能彻底改变。67岁的戴凤龄主动请缨下山去找粮食。但这次的戴凤龄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叛徒的出卖,戴凤龄被日本人抓住了。 这落到日本人手中自然就受到了各种严酷的刑罚。日本人更是用铁丝、钢鞭想要撬开他的嘴,可什么招都用上了,戴凤龄就是不招。 无奈的日本人将汽油泼到戴凤龄身上,一把大火将其烧死了。而戴凤龄面对这种酷刑只是高喊“日本必败!日本必败!” 等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候,曾经五十多口人的戴家只剩下了一位老寡妇,一个年轻寡妇,和一个几岁的孩童,但他们从未后悔过。
1931年,吉林大地主戴凤龄,过完60大寿。哪料,他却变卖所有家产,买了几百条枪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0-10 11:18:37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