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路军正在伏击鬼子,排长见小鬼子人数太多,就下令撤退,谁知一个小战士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0-12 18:19:39

1945年,八路军正在伏击鬼子,排长见小鬼子人数太多,就下令撤退,谁知一个小战士却没听到:“排长,鬼子来了,打不?”   1945年的一天,山东某地的一处小山坡上,一个有些清瘦单薄的青年士兵正一动不动地匍匐在地,他的两只手中还握着一杆枪,“咕咚”一声,咽下一口口水后,又眨了眨因为长时间瞄准而略有些干涩刺痛的眼睛,他的眼神再一次变得专注了起来。   这投入的样子,任谁看上一眼都不难肯定这就是一名正在认真搞埋伏的热血士兵,那么他究竟是谁呢?他就是在28岁时便被授予了大尉军衔的赵友金。   就这样,又静静等待了片刻后,赵友金的视线范围里终于出现了一波日军的身影,赵友金稍有些激动,他紧了紧握着枪的手,心中禁不住暗暗想到,再近一点、再近一点,马上就能要你们好看了!   可是,等了又等,眼睁睁看着眼前的日军就要走离最佳伏击地点了,赵友金却依旧没有听到排长下令的声音,他是真的有点纳闷了,排长这是怎么了?   眼瞅着近在眼前的机会就要溜走,赵友金是再也忍不住了,尽管担心自己身子一动会不会就引起了日军的关注,赵友金还是在尽可能减少动静的前提下回头朝原先排长的位置看了过去。   这一看,赵友金的魂都差点吓没了,在他的身后,哪还有什么排长的影子啊!甚至不要说排长了,除他之外的一个活人都没有,这人都去哪了?   原来,就在十几分钟前,排长收到了侦察兵传回来的消息,此次途经此处的日军人数是己方的好几倍之多。   敌我数量差距如此悬殊,哪怕是伏击成功,我军这一边别说是取胜了,保不齐全都得搭进去不可,这样的战斗显然是没有意义的,排长当机立断就决定了先行撤退。   但是,当时赵友金埋伏的位置虽然是伏击的好地方,却也和大部队有了不少的距离,再加上赵友金整个人又做到了百分百的投入,以至于他压根没听见排长的指示,这才出现了这样略显荒唐的一幕。   然而,此时的赵友金对这一切是一无所知的。   其实,这已经不是赵友金第一次上战场了,但是赵友金对自己前两次连子弹都没打出去一发的表现是很不满意的,于是,即便是只有自己一人,赵友金也不准备灰头土脸的厉害,他非要让鬼子尝尝他抢下子弹的味道不可。   赵友金闭了闭眼睛,平复了一下自己怦怦乱跳的心脏,将枪口对准了离自己最近的一名日本士兵,“砰”的一声,这个士兵倒下了。   一枪命中之后,赵友金为了迷惑日军,又翻了个身,滚出去一段距离后,这才再次屏息瞄准,又是“砰”的一声,赵友金又干掉了一名日军。   接连两次命中,赵友金很高兴,但是他也知道见好就收,再加上自己的子弹也有限,于是,他十分理智的选择了退走,比起大部队的撤离,赵友金只有一个人,再加上之前的换位射击掩护,最终在小心防范之下,赵友金很快就顺利逃离了现场。   直到赵友金回到部队后,大家这才意识到之前他竟然没有一起回来,也是多少为赵友金感到后怕,不过对于他成功射杀两名日军的战绩,排长还是给予了大力表扬。   要知道,赵友金参加八路军不过是1944年下半年的事儿,也就是说,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赵友金就从一个新兵蛋子成长为了一个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的成熟八路军战士,这如何不让人惊讶?   那么大家对于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参考文献: 扬子晚报:“渡江战役老战士赵友金:“旱鸭子”水上练兵学划船”; 容史:“排长下令撤退,小八路却没有听到,还问:排长,鬼子来了,打不打”。

0 阅读:207
李小哥知识说

李小哥知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