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男子觉得父母偏心,不跟老人来往,有病也不去看望。老人寒心,临死前留下遗言,

岔气查理 2024-10-15 09:08:16

苏州,男子觉得父母偏心,不跟老人来往,有病也不去看望。老人寒心,临死前留下遗言,不准通知儿子。7天后,男子才知道父亲死亡,大怒,起诉到法院,要求大姐和妹妹当他赔礼道歉,并赔偿他4万精神损失费。不料母亲却出庭作证,法院这样判了!

钱瑞荣是钱家的长子,他的妹妹钱玉梅和姐姐钱凤英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然而,这个看似和睦的家庭却隐藏着深深的裂痕。

一天,钱瑞荣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七天了。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钱瑞荣瞬间陷入了混乱和愤怒之中。他立即联系了妹妹钱玉梅,质问为什么没有通知他父亲去世的消息。

钱玉梅的回答更是让钱瑞荣感到愤怒和受伤。她指责钱瑞荣在父亲卧床三年期间从未看望,质问他现在有何资格来追问父亲的事。这番话触及了钱瑞荣内心最深处的痛处,也揭开了这个家庭长期积累的矛盾。

多年前,父母决定给钱玉梅分配一块宅基地,恰好与钱瑞荣的房子前后相连。这本应是一件喜事,却因为宅基地面积的分配问题,引发了兄妹之间的激烈争执。

钱瑞荣认为父母偏心,给了妹妹更多的土地。他觉得自己作为长子,理应得到更多的照顾。然而,父母却指责钱瑞荣不懂得让着妹妹,这让钱瑞荣感到十分委屈和愤怒。

矛盾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达到了顶点。钱瑞荣与父亲发生了肢体冲突,导致父亲受伤住院。钱玉梅见状报了警,这更加剧了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从那以后,钱瑞荣就再也没有看望过父母。

父亲的去世成为了这场家庭纷争的导火索。钱瑞荣得知姐姐和妹妹擅自安葬了父亲,并且隐瞒了死讯,他感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严重侵犯。他认为姐姐妹妹的行为让他背负了不孝子的恶名,这对他的名誉造成了严重伤害。

于是,钱瑞荣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个问题。他起诉了姐姐妹妹及其配偶,要求他们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在法庭上,钱瑞荣声泪俱下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他强调自己之前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只是因为父母的偏心才疏远了关系。他认为,无论如何,姐姐妹妹都应该通知他父亲去世的消息,他们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祭奠权和吊唁权,给自己带来了严重的精神损害。

然而,钱玉梅的辩护同样令人动容。她表示,不通知哥哥是父亲的临终遗愿。她回忆起父亲住院期间,都是女儿们在出钱照顾,钱瑞荣却从未来看望。特别是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三年里,钱瑞荣甚至连一个电话都没有打过。

钱玉梅还提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在全村都传开了,钱瑞荣不可能不知道,他是故意不参加葬礼的。

法庭上的辩论激烈而富有戏剧性,两边都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和证据。最终,法院做出了判决。法官指出,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吊唁权,而且按照习惯,女儿并没有通知儿子的义务。

更重要的是,母亲出庭作证,证实了父亲确实留下了不希望通知钱瑞荣的口头遗言。法院认为,钱瑞荣生前未尽赡养义务,这导致父亲临终前心灰意冷,才会立下这样的遗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法院最终驳回了钱瑞荣的诉求,认为钱凤英和钱玉梅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然而,钱瑞荣并不甘心这个结果。他提出了上诉,希望能够翻盘。但是,二审法院经过审理后,仍然驳回了上诉,维持了原判。

这场持续多年的家庭纷争,最终以法律的方式画上了句号。然而,法律的判决并不能真正修复已经破裂的亲情。钱瑞荣与姐姐妹妹之间的隔阂,以及他们心中的伤痛,恐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愈合。

这个案件引发了人们对于家庭关系、赡养义务以及遗产继承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它提醒我们,亲情是何等珍贵,而沟通和理解对于维系家庭关系又是多么重要。或许,在这个家庭的故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但最终失去的,却是本该最亲密的亲情。

(案例来源:苏州中院)

0 阅读:191
岔气查理

岔气查理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