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黄永胜被捕,亲家刘兴元主动向中央递交检查,毛主席批示:心平气和 1971年对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九一三事件的爆发使我国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也就是在这一年,许多参与九一三事件的官员纷纷落马,其中最重要的就有那开国上将黄永胜。 黄永胜,湖北咸宁人,早早的便参与红军革命中,在抗日战争时期“抛头颅洒热血”,为我国的最终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之后更是身居高位,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解放军总参谋长,可谓是一时无两的风云人物。 然而,他并未珍惜自己的地位与声誉,竟参与了林彪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这一行为不仅违背了他的身份和职责,更是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产生了严重的背叛。 事情暴露后,黄永胜明白这件事情的危险性。随着调查的深入,证据逐渐确凿,他终于在一九七一年的某个清晨被带走,关押在一处秘密地点。这个消息迅速在军政两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层出不穷。 当听到这则消息的时候,黄永胜的亲家刘兴元也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作为广州军区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他明白作为一名军人,参与谋反的活动所要面对的惨淡结局。 一时间,刘兴元不知道作为黄永胜的亲家,领导会不会因为这层关系而对自己产生怀疑,他深知黄永胜所犯下的错误的严重性,也明白自己与黄永胜的亲属关系可能为自己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在经过无数个彻夜难眠的夜晚后,刘兴元终于下定决心,要向中央递交一份检查。这份检查不仅是刘兴元对自身的反省,更是对黄永胜行为的某种程度的揭露。 他知道自己这样做可能会得罪一些人,甚至面临政治生涯的终结,但他还是选择了坦诚面对,希望以此减轻自己内心的负担。 这份检查的递交引起了一定的震动,但结果却并非如人们所愿那样简单明了。由于涉及到复杂的政治关系和权力斗争,刘兴元的检查和黄永胜的案件都成为了敏感的话题。 刘兴元在递交检查后便一直处于等待和观察的状态。虽然他的行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和批评,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他明白,在政治舞台上,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不仅仅取决于他自己的选择,更受到时代和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制约。 毛主席在审阅了他提交的报告之后,亲自批示的“心平气和”四个大字,让刘兴元心中有了数。毛主席的意思就是告诉刘兴元不要过度紧张,既然刘兴元没有参与过黄永胜的一模活动,那么就不会受到牵连。 1972年,四川的主心骨张国华中将逝世,刘兴元被调到四川任职,这一次委任更是彰显出毛主席对刘兴元的信任,在成都的这段时间,刘兴元谨记毛主席“走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第一时间了解群众的想法,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1975年,刘兴元出任成都军区司令,在这一段时间里,刘兴元一直过得风平浪静,直到1984年,刘兴元才放下重担,离开部队,过上了养老的生活。1990年,刘兴元逝世享年82岁。 而刘兴元的亲家黄永胜的晚年生活,则不如意。虽然黄永胜在政治上出现严重的错误,但是他在军队和党内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对他的审判和处理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谨慎处理。 最终,在多方面的权衡和考虑之后,黄永胜被开除党籍,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这样的判决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相当严厉的了,但对于黄永胜所犯下的错误而言,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1981年,此时的黄永胜被查出了肝癌,为了让黄永胜治病,组织上决定批准黄永胜去青岛保外就医,在保外就医的这段时间里,组织给与黄永胜很好的照顾,不仅仅请专门的医疗专家,而且还允许黄永胜的亲人来青岛照顾他。 在那两年时光里,黄永胜虽然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但是对于他来说,还是难以战胜病魔,1983年,黄永胜病逝,终年73岁。
1971年黄永胜被捕,亲家刘兴元主动向中央递交检查,毛主席批示:心平气和 19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0-18 16:56:53
0
阅读: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