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搞懂一个关键:风阻是越跑越费电的 “吸血鬼”
余承东说的不是空话,其实咱们初中物理都学过:车开得越快,风挡着车的力气就越大。更直观的是 ——车速翻一倍,风阻费的电可不是翻一倍,而是翻好几倍!

二、实测数据说话:高速上 70% 电真的被风 “吃了”
行业里早有测试,结论特别明确:
只要车速超过 80km/h,风的阻力就比轮胎蹭地面的阻力更费电;
跑到 120km/h 时,70%-80% 的电都用在 “对抗风” 上;
举个例子:风阻小的车(比如 “紧身衣” 穿得好),高速能跑 500km;风阻稍大一点的,就只能跑 420km,差的 80km 续航,全被风 “吹没” 了。

三、电动车比燃油车更 “怕风”,原因很简单
得说清楚:70% 这个数,主要针对电动车。燃油车没那么 “怕风”,因为两者 “体质” 不一样:
燃油车:高速时发动机效率会变高,能 “抵消” 一部分风阻的消耗,风阻只占 50%-60% 的能耗;
电动车:电是 “直给” 的,风阻消耗多少电,就少多少续航,没地方 “补”。而且空调这些耗电少,风阻的 “存在感” 就更明显了。
这就是为啥电动车跑高速续航常 “打五折”:比如标称 600km 续航,跑 120km/h 时实际只能跑 300km,其中 210km 的电,都被风 “偷走” 了。
四、车企为啥拼命 “减风阻”?比加电池划算多了
现在车企都在 “死磕” 风阻,核心原因是 “省钱又实用”:
成本低:每让风阻小一点,续航就能多 10km,花的钱只有加电池的 1/3;要是把风阻从 “宽松款” 降到 “紧身款”,续航能多 130km,比多加电池划算太多;
技术能落地:比如华为享界 S9,靠溜背造型、能自动开关的进气格栅、隐藏式车窗边条,把风阻做到全球中大型轿车最低,百公里能少用 0.26 度电,日积月累省不少钱;
还能提升体验:风阻小了,高速时风噪也会变小,120km/h 时能安静 3-5 分贝,不用扯着嗓子说话,舒服多了。
五、选车别只看风阻,得结合自己的用法
咱们普通消费者不用 “迷信” 风阻,关键看你怎么开车:
市区通勤为主:平时就开 30-50km/h,风阻只占不到 30% 的能耗,这时电池容量够不够才最重要;
别忽略其他因素:除了风阻,轮胎、电机效率、车重也影响续航。比如特斯拉 Model 3 风阻不算顶尖,但整体系统优化得好,续航照样强;
家用车要妥协:风阻极致的车,比如溜背造型,后排头部空间会变小;SUV 因为车身 “又高又宽”,风阻肯定比轿车大,这很正常,不用纠结。
给咱选车的小建议
要是你经常跑高速,选车时多看看 “风阻系数”,选小一点的,续航会更实在;要是主要在市区开,优先选电池容量大的,不用太盯着风阻。毕竟车是给自己用的,符合日常需求才最好 —— 至于风阻那点事儿,知道高速上它最费电,开车时心里有个数就够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