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5名来自于北京的知青来到了陕北延安赵家河,村里的小学老师赵四海由于家庭条件还不错,夫妻俩加上一个女儿,人不多,房子又大,就接纳了几个知青住家里。 赵四海虽然是小学老师,但他上过学,有知识,有文化,村里人也非常敬重他。而其中一个被分到赵四海家中的知青就是张岁岁。 张岁岁刚来的时候,赵四海就发现张岁岁跟其他人不一样。在乡下很少能见到读书人,而他每次见张岁岁的时候,他手里基本上都会拿一本书。 有村民曾经还调侃过张岁岁:“你这下乡来干活来了,还是来读书来了?”张岁岁是个性格腼腆的大小伙子,每次别人一说他,他就脸红的不行。 不知道是不是害怕和他人说话的原因,每次张岁岁出门,都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下地干活时,张岁岁也是只干活不说话。 刚来时,张岁岁体力不行,刚干一会就没劲了,回去之后也是天天的腰疼,背疼。赵四海家中有一个女儿叫赵莹莹。 别看赵莹莹年纪小,和张岁岁完全是两个不一样的人,她性格开朗,真诚善良。即使张岁岁不爱与别人说话,可每次看到赵莹莹,他脸上都会情不自禁的露出微笑。 赵莹莹也知道,来乡下当知青的这些年轻人,都是城里来的。他们上过学,读过书,有理想,有抱负。 在学习上或许他们在行,可在乡下生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段时间,每次张岁岁干完活,都是瘸着腿回来的,因为实在太累了,他累的腿疼,腰疼,屁股疼。 赵莹莹看到后,就主动找父亲说了这件事情:“爸,你看小张的腿,他可不能再继续这样干下去了。” 赵四海一看张岁岁的情况,就找到了上级领导,跟上级领导说减轻张岁岁的任务。得知赵家为自己做了这些,张岁岁心里充满了感激:“谢谢赵老师,如果不是你们一家人的帮助,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在这里生活下来。” 张岁岁平时就是个非常内敛的人,赵四海也着实没想到,小伙子会亲自过来找自己道谢:“小伙子,这没什么,是莹莹看见了,跟我说的,你谢谢她吧。” 赵莹莹听了后摸了摸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又不自觉的低下了头,赵四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但同时他也给女儿提了个醒:“你们两个不是一路人,任何事情都不能强求。”他心里知道,这些知青到时候肯定是有机会回城的。 一旦两个人陷得太深,到时候张岁岁如果回了城里,两个人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赵莹莹虽然年纪小,但她也懂父亲说的是什么意思,可年轻人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那时候,张岁岁天天除了看书,就是下地干活。 赵莹莹曾经问过张岁岁:“你为什么天天在家里看书?”张岁岁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要考大学。” 一听张岁岁说要考大学,赵莹莹对他更敬佩了。可还没等张岁岁考上大学,赵莹莹家里就发生了变故,她的父亲去世了。 而恰好,她的父亲过世后不久,张岁岁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知道,赵莹莹刚失去了父亲不久,但他还是问了赵莹莹:“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去北京生活?” 考虑了很久,赵莹莹才同意去。而去了之后,她才知道,张岁岁的家庭条件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好的多。但张岁岁并没有嫌弃她,而是选择和她相守走了下去。 1980年,张岁岁正式向上级申请,两个人办了结婚证,结婚后不久,两个人就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的生活既幸福又温馨。 谁料,好景不长,十年后,赵莹莹买菜回来的路上,不幸出了车祸身亡。得知妻子去世时,张岁岁整个人都是崩溃的:“都是我的错,我应该陪伴在你身边的。” 办葬礼时,张岁岁整个人就好像被抽去了精气神一样,只是木讷的看着妻子的遗像。或许那时的他也在回忆两个人之前相处的点点滴滴。 在那个年代,像张岁岁这样有情有义的知青并不多见,而同样,像张岁岁父母这样开明的也不多见。这些知青家里条件都不错,他们大多数都不会选择让儿子去一个没有学历,还没上过学的女子当儿媳妇。 两个人的爱情,也是那个时代对爱情最好诠释的一个缩影。两人结婚十年,但张岁岁却用了一辈子去怀念两个人的感情,这样的感情又何尝不让人羡慕?
1968年,15名来自于北京的知青来到了陕北延安赵家河,村里的小学老师赵四海由于
超哥评历史
2024-11-02 16:56:44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