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20岁的知青张志远抱着铺盖,一大早便径直来到了寡妇胡庭秀的家里,把正在给孩子穿衣服的胡庭秀给看懵了,那时的张志远不会想到,自此之后,他的命运就彻底改写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知青下乡来到了贫苦的西部地区。他们大部分来自于条件优越的家庭,从小没吃过苦,也没干过农活,但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他们还是来到了这里。后来,知青可以返城,部分知青选择回到了城里,但也有部分知青选择了留了下来。 而张志远就是选择留下来的其中一个知青,他下乡期间来到了西部农村地区王村。刚来时,张志远虽然觉得这里生活条件苦,但那时的他坚信,以后自己有机会一定能回城里,回到城里以后,他再也不用吃这个苦了。 也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张志远在这里生活着,而在这里生活期间,张志远也没有忘了自己的学业,年轻的他一直有一个梦想,考上好大学。 在他来之前,父母就告诉他,只要有时间,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能有一份好工作。也正是为此,来到这里这么长时间,他一直没有放下书本。 但是,在乡下能够有机会上学的人是非常少的,因为这里的人实在是太穷了。特别是在一些贫困的西部地区,张志远觉得,20岁是人生的大好年纪,就应该好好学习,应该好好奋斗。 但是,自从他来了这里以后,他发现,很多男男女女20岁左右就已经结婚了,甚至还有不少女子15岁左右就结婚了。 其中,有一个和他一个村子,但已经嫁出去的寡妇胡庭秀就是如此。他刚下乡当知青,和村民们一起下地干活时,有村民就会不经意间的提到胡庭秀。 张志远来的时候,就见过胡庭秀,那时,在他眼里,胡庭秀是一个非常善良热心的姑娘。有村民曾经告诉张志远:“你不知道,小秀本来是要考大学的,但家里太穷了,供不起她,也是可惜。” 十几岁的年纪不能上学,父母又为了彩礼,把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了十几岁的老男人。此时的张志远不知为何,也心疼起了胡庭秀。 来这里当知青,胡庭秀帮了自己不少忙,他不会做饭,胡庭秀就把家里做好的热菜热饭给他端过来。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一个人这么照顾自己,也让张志远感受到了心底的温暖。村里人都是非常朴实的,大家之间经常互帮互助,张志远也非常感激这里的村民们。 偶然一次,张志远上山采草药回到村里,就听到了村民们议论:“小秀真是可怜,丈夫在河里洗澡淹死了,他们孤儿寡母的可怎么办?” 胡庭秀的丈夫是一个喜欢喝酒,天天不着家的男人。可无论对方再怎么样,他也是胡庭秀的丈夫。 一听到村民的话,张志远也着急了,他走上前去:“刘大爷,你说的是真的吗?”刘大爷看到张志远过来,还神秘的跟他说:“哎,就是真的,听说死的时候浑身都没穿衣服,身体都泡发了。” 确定了这件事情之后,张志远知道,自己不能视而不见。于是就来到了胡庭秀家里,尽可能的帮助胡庭秀处理她丈夫的身后事。 处理完之后,张志远知道,胡庭秀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有多么不容易。因此,他隔三差五的就来胡庭秀家里,帮胡庭秀干一些家里的活,地里的活。 干一两次也没什么,可随着他来胡庭秀家里的次数越来越多,村里的流言蜚语就传起来了:“小张天天去胡庭秀家里干什么?一个寡妇,一个未婚男子,也不怕人笑话。” 张志远自己被村里人点没什么,他不想让胡庭秀受这个委屈。1974年一天早上,20岁的知青张志远抱着铺盖,径直来到了寡妇胡庭秀的家里,把正在给孩子穿衣服的胡庭秀给看懵了:“志远,你这是干什么?” 张志远的一句话,直接让胡庭秀懵了:“我喜欢你,我们在一起吧。”几个月的时间里,张志远那么频繁的往胡庭秀家里跑,可不仅仅是为了帮胡庭秀,他也喜欢上了胡庭秀。 而胡庭秀也早已喜欢上了张志远,两个人就这样在一起了。在得知知青可以回城的时候,胡庭秀曾经跟张志远说过,让张志远一个人回城里,但为了胡庭秀和孩子,张志远还是选择了留在这里。 在那个年代,张志远能够抛开一切选择和胡庭秀一起留在这里,又何尝不是那个年代爱情最好的见证。
1974年,20岁的知青张志远抱着铺盖,一大早便径直来到了寡妇胡庭秀的家里,把正
超哥评历史
2024-11-02 16:56:44
0
阅读: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