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名精神病患者买下两套房产,贷了1400万。令人惊讶的是,她每月工资

生活中的父与子 2024-11-12 15:25:26

2024年,一名精神病患者买下两套房产,贷了1400万。令人惊讶的是,她每月工资仅4000多元,却要还月供7万多。女子母亲不解地问道:"这样的贷款是如何通过的?"网友们则自嘲表示:"原来我买不起房不是因为没钱,是因为没得精神病。"

孙女士是个上班族,每个月工资只有四千多块钱。却在短短两个月内,买下了两套总价高达1400多万的豪宅。

在2024年3月和4月,孙女士的精神状况出现了异常。她患有一种叫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疾病,俗称"躁郁症"。

这种病会让人情绪大起大落,有时特别兴奋,有时又特别消沉。在发病期间,孙女士产生了强烈的购物欲望,尤其喜欢买昂贵的东西。

正好这时候,孙女士看中了两套豪华公寓。一套900多万,另一套700多万。换做平常人,看到这价格肯定会望而却步。可孙女士却觉得,越贵的东西越能让她心里舒坦。

问题是,孙女士哪来这么多钱呢?这时候,开发商提出了一个听起来很诱人的方案:零首付!开发商说,没钱没关系,我们先帮你垫上首付,你以后慢慢还就行。

就这样,孙女士稀里糊涂地买下了这两套房子。首付款300多万,全是开发商垫的。后面的按揭贷款,每个月要还7万多。这可把孙女士的母亲任大妈吓坏了。

任大妈今年已经六七十岁了,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女儿一个月才挣四千多块钱,银行怎么会借给她这么多钱?更让任大妈不解的是,自己女儿明明患有精神病,开发商和银行怎么还把房子卖给她、把钱借给她?

无奈之下,任大妈只好四处求助。她找到了当地的一个调解员,希望能帮忙解决这个烂摊子。任大妈拿出了医院的诊断证明,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孙女士在买房前就已经被诊断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已经不是孙女士第一次在发病期间买房了。之前她就曾经两次在发病时冲动购房,不过那些房子都没有这次这么贵,而且最后都退掉了。

调解员听完任大妈的诉说,决定陪她一起去售楼处问个明白。可是,到了售楼处后,工作人员却矢口否认有"零首付"这回事。他们说,孙女士的首付是自己借的钱,跟他们没关系。至于孙女士有精神病这件事,他们也表示完全不知情。

这下可把任大妈给气坏了。她一边哭一边说:"我都这把年纪了,哪里管得了她啊!现在每个月要还7万多,我们怎么活啊!求求你们把房子退了吧!"

可是开发商那边却态度坚决,说要退房还得再商量商量。这可把任大妈愁坏了,她觉得自己就像是掉进了一个看不到底的深渊。

这件事很快在网上传开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人同情任大妈的遭遇,也有人质疑事情的真实性。但不管怎样,这个案例确实暴露出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所谓的"零首付",实际上是开发商在变相突破住房信贷政策。这不仅可能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还可能干扰楼市调控的效果。如果这种行为被认定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那么购房合同很可能会被判定为无效。

以孙女士的收入水平,怎么可能通过如此巨额贷款的审批?这不禁让人怀疑,银行是否与开发商串通一气,故意放松了审核标准。

最后,还有一个关于精神病患者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问题。如果孙女士被认定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那么她签订的合同将被视为无效。即便她只是部分丧失行为能力,那么合同的效力也是存疑的。

现在,任大妈正在等待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她希望能够退掉这两套房子,让自己和女儿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而这个案例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警惕一些看似美好实则危险的"好机会",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小莉帮忙-11月10日,郑州,女子患精神疾病,贷款1400万买两套200多平房产,一月工资4000多,现在还月供7万多。 女子母亲:一犯病就狂花钱 ,以前也买过房!

0 阅读:1
生活中的父与子

生活中的父与子

来自山东的南漂人,虽半生疾苦,却依然喜欢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