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期间被蒋介石破译的红军的电报。 1935年5月间,我回到军委机要科。6月8日,军委机要科到达四川天全县,一天早晨,是个阴天,部队准备出发,天空突然晴朗,国民党两架飞机飞临我们上空,转了两圈,投下几枚炸弹,机要科18人中被炸伤6人,减员三分之一。我和罗霖伤势较重,我被送到休养连治伤,暂时离开了机要科。 贺俊侦回忆:“1935年6月(准确的时间是1935年6月8日),军委二局快到达川西天全地区时(准确的地点是天全县青元宫到思经的路上,小地名鱼泉干河),遭到6架敌机(张有谷指挥的两个飞机中队)的轮番扫射,雷永通(红军战士)的小腿被炸开一个铜钱大小的洞,鲜血直流。当时,我和二局战友李力田按着雷永通的身体,协助军委总卫生部傅连暲医生给他处理伤口。由于没有麻药,雷永通疼得浑身直抖。包扎完毕后,曾希圣局长让大家找材料做担架。这时毛主席从后面过来了,他用手轻轻拍了拍雷永通,让警卫员去把他的担架找来。贺俊侦把雷永通抱起,移到了担架上,一直到雷永通可以骑牲口了,才把担架送还毛主席。” 红星纵队一大队队长彭雪枫(野战司令部作战局局长彭雪枫)。周恩来驻重庆延安间,使用的密码有周期性、固定性,容易出现破绽。 1937 年1 月,任侠惠去了中央军委机要科。起初,成天背那些密电码,任侠惠用心记得滚瓜烂熟。1936年5月5日回师西渡,毛泽东还向他身边的译电员--石楼籍小战士任侠惠询问留村客栈的情况,说明这里给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多方考证:在留村客栈,毛泽东烁的油灯之下挥笔写成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这篇作品。在1936年2月21日晨毛泽东从陕西省清涧县西辛关渡河,在山西省石楼县东辛关登岸,当晚率红军总部50余人入居据传当年李自成曾住过的留村客栈。 曹祥仁、邹毕兆经过反复练习,拿起密电数码,立即就能在脑海里变换成汉字,直接报出密电内容,而此时国民党军还在收发电报、校对、对照密码本译电。 “邹毕兆亲手记录的登记本,完整地记录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前破开的所有密码,邹毕兆同志还给它取了一个很贴切的名字——《心血的贡献》。 1935年2月,部队在扎西地区缩编,五师编为十三团,野战司令部作战局局长彭雪枫调任十三团团长。十三团为先头部队,架设浮桥强渡,将敌击溃,保证了大军安全渡江。同月25日拂晓,十三团攻占桐梓城。当天,接受夺取娄山关任务。率领十三团先于主力两日,向娄山关急进。经激战,于是日午后五时攻占娄山关的制高点--点金山。晚八时攻占娄山关。 军委一局(作战局)、二局(情报局)、三局(通信联络局)和中央机要科等部门一起编在军委红星纵队(军委野战纵队)第一梯队的序列中,与野战司令部一起行军。 为了不漏掉敌情,军委二局的20余位报务员24小时守机工作。他们将工作人员组成小分队,小分队每天要提前三四个小时出发,走40里就开始架机器工作,直到后面的大部队到达,然后由另外一个人接着工作,一直到大部队走后一个小时,再撤机追赶大部队。到了晚上,他们碰头交换情况,这就是所谓的“接力赛二部制”。我和战友们用“接力赛跑二部制”,对国民党师以上电台进行严密监控。 1936年12月,徐业夫由徐海东推荐徐业夫调中央军委机要科工作(由此看似徐出身于红十五军团),成为毛泽东身边从事机要工作的人员。 周恩来总政委几乎了解二局的每一个同志,还和同志们下象棋,做过二局不少同志的思想工作。他对二局工作,一直是满意的;对二局的需要,一直是支持的。凡是二局提出来的问题,他都尽可能解决。他常对我们讲:“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二局的侦破对象必然要扩大,对技术要求更高,人员一定要多,而且要用最先进的设备武装起来。” “红星纵队二大队”隐藏在历史长河七十年。大家只知道部队的番号,不知道他们的任务、战斗成果,更不知道他们曾为党中央提供快速、及时情报的历史事实。 红军长征期间,我是做无线电报务工作的,这个工作在行军中比一般的工作辛苦。我每天要比部队早出发三四小时,凌晨两三点钟就出发;或者是晚出发三四小时,等部队走完之后才出发。即使是在过雪山、草地时,我晚上也必须通宵工作,每天平均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 1934年我调到机要科工作时,科长毛庭芳(河南开封人)。科下面是股,杨刚是股长。股下分组,一组组长黄有凤,组员有王中军、高伯生、李荣才,此外还有几人,其姓名我想不起来了;二组组长宋仁绥,组员有胡会芬、许德亮、张昌汗、罗怀沐、王生林,此外还有几个,姓名不详;三组组长罗琳,组员有刘铭益、肖光、杨志宏、罗天佑;另外还有一个抄报组,组长是谢汗初,组员有易昌培、陈茂生、王明煌、刘自身和李质忠;
长征期间被蒋介石破译的红军的电报。 1935年5月间,我
书竹随心过去
2024-12-13 09:25: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