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韩国女子来上海吃北京烤鸭,一边吃一边吐槽中国人什么都吃,还不忘说烤鸭难吃,结果被别人指出来,她把卷饼上的纸吃进去了,然后这个韩国女子尴尬无比 一段在上海某餐厅就餐的韩国女游客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视频中这位女士品尝北京烤鸭时不慎将蒸笼垫纸误食,却仍在镜头前抱怨"中国人什么都吃",引发网友们对跨文化理解与尊重的深入讨论。 作为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美食大国,中国烹饪艺术早已名扬四海,单就北京烤鸭而言,据《中国烹饪史》记载,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 经过600多年的传承创新,这道菜品不仅跻身"中国八大菜系"之列,更在202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一些外国游客在体验中国美食时往往会产生文化冲突,据某旅游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访华的外国游客中,有超过40%的人表示在初次品尝中国美食时遇到了"使用障碍"。 这其中既包括对筷子、餐具使用的不熟悉,也包括对食材选择和烹饪方式的误解,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个例。去年成都大运会期间,就曾出现韩国运动员对中国餐饮服务的不当言论。 据大运会组委会统计,赛事期间共提供了超过2000种不同的菜品,充分照顾到各国运动员的饮食习惯然而个别运动员仍对此表达不满,甚至出现了偷带食物离场的不文明行为。 从专业角度看这种文化认知差异有其深层原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研究专家李明教授指出:"每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与其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密不可分。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形成了'百菜百味'的饮食特色,而韩国作为半岛国家传统饮食相对单一,这种差异容易导致文化冲突。" 数据显示近年来访华韩国游客数量持续增长,2023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52%,达到67万人次,这意味着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专家建议餐饮场所可以增加多语种用餐指南,帮助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国美食文化。 对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尊重消费者的风俗习惯,并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这也提醒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商家和消费者都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令人欣慰的是这则视频发布后,不少中国网友表现出了包容和理解的态度,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在国外遇到的类似困境,呼吁大家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文化差异,据统计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500万,其中正面评论占比达到65%。 文化交流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同时包容理解他人,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课题。 这个看似尴尬的"烤鸭事件",或许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契机,去重新审视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偏见,以更理性和开放的态度,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交流,毕竟真正的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坚守,更在于对他人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我在罐头搞创作 (信息来源:DS世界2024-12-13《韩国姐妹团的上海美食与冒险 下次再来 思密达》)
12月13日韩国女子来上海吃北京烤鸭,一边吃一边吐槽中国人什么都吃,还不忘说烤鸭
粉墨叔叔登场
2024-12-26 17:08:53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