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灯火里的雅州 一、雅州沿革部分 (一)雅州整体沿革(白话文翻译) 雅州,是上等州(这里的“上”是当时对州等级的一种划分),属于卢山郡,有军事方面的职能。 按照北宋的《元丰九域志》以及《禹贡》记载,雅州这片地域属于梁州的范围。《元和郡县志》也有相关说明。《汉志》指出这里是东井、与鬼星宿对应的分野,处于鹑首这个星次,是秦地所对应的分野划分。 不过《图经》里说,要是按照星辰运行的轨迹来考察的话,雅州应当属于参星宿对应的分野了。周朝的时候,这里属于雍州,《雅安志》里是这么记载的。 秦国灭掉蜀国后,在这里设置了严道县,这在《元和郡县志》中有记录。到了后汉时期,它成了蜀郡下属的一个县。《西汉志》记载,蜀郡设有严道县,王莽时期还曾把它改名叫严治呢。后汉时它又变为蜀郡属国的一部分,《东汉志》可以佐证这一点,蜀郡属国里面包含严道县。汉灵帝的时候,严道县归属到汉嘉郡管辖了。 《晋志》提到蜀地设置了汉嘉郡,而且汉嘉郡包含严道这个地方。李膺的记录里说,自从晋朝永嘉年之后,李雄占据了此地,使得这里荒芜废弃了将近二十年,都是夷獠等少数民族居住在这儿。 西魏废帝的时候,开始招纳安抚遗留的百姓,侨置蒙山郡,隶属于邛州。北宋的《太平寰宇记》记载这件事发生在废帝二年。《隋志》说西魏设置了始阳郡以及蒙山郡,隋朝的时候设置了蒙山县以及相关的镇。 《元和郡县志》记载是在隋朝开皇十三年设置的。后来撤销了镇这个建制,改为设置雅州,因为州境内有雅安山,所以就用它来给州命名了。 《元和郡县志》记载设置雅州是在隋仁寿四年,可《寰宇记》却说是开皇十三年。我(王象之)仔细考究后认为,《隋志》提到隋开皇初年蒙山郡被废除,十三年的时候把始阳县改名叫蒙山,又把蒙山改叫名山,不久后设置了雅州,但没说设置雅州具体是哪个年月,这和《寰宇记》记载的也不一样。后来又考察大中祥符年间张旦写的《迁州治记》,里面提到从隋仁寿年间,通过占卜选定雅安山来建造官府办公的地方,所以设置雅州应当就是在仁寿年间。看张旦所说的占卜选定雅安山这事,和《元和志》里提到的因州境雅安山来命名州名的说法并不矛盾,所以现在依据《元和郡县志》以及北宋张旦的《迁雅州治记》,认定设置雅州是在仁寿四年。 隋炀帝的时候,把雅州废除了,改为临邛郡,《隋志》记载大业年间设置了临邛郡,《元和郡县志》说废除雅州是在大业三年。唐朝的时候又恢复为雅州,《旧唐书志》记载临邛郡在武德元年就改成雅州了,还成为了下都督府,这是开元三年时候的事。后来又改名叫卢山郡,是在天宝元年改的。再后来又恢复成雅州,是乾元元年的事。当时雅州都督还管辖羁縻的十九个州呢,《旧唐书志》记载这件事发生在乾元元年。而且雅州刺史还兼任本州的经略使,在咸通二年的《龙兴寺碑》上能看到相关记载,当时是让雅州刺史吴行鲁担任雅州经略使。 唐朝末年,划出邛、蜀、黎、雅这几个地方设置了永平军,治所设在邛州,前蜀的时候废除了。《通鉴·唐僖宗光启元年》记载,用邛、蜀、黎、雅设置永平军,让王建担任永平军节度使。《通鉴·昭宗大兴元年》记载雅州刺史张承简把整个城都投降给王建了,到了第二年,永平军就被废除了,也就是在光启年间设置,大顺年间废除。孟蜀时期又设置了永平军,治所设在雅州,《通鉴·后唐潞王清泰元年》记载,蜀地在雅州设置永平军,让孙汉韶担任节度使。咱们宋朝平定蜀地后,这里依旧叫雅州,是在乾德三年的时候,当时雅州还负责管理黎州的兵甲事务呢。到了至和年间,雷简夫担任雅州太守,同时兼任提举黎州兵甲,雅州总共管辖五个县。《太平寰宇记》说名山县有个离崖,“崖”读音同“雅”,州名就是这么来的。另外张旦的《迁州治记》提到,从隋仁寿年间“占卜选定雅安山作为官府办公的地方”,所以“雅安”这个名字也是由此而来,雅州的治所设在严道县。 (一)雅州整体沿革(润色后) 雅州,地位颇为重要,属卢山郡,身负军事要责。 追溯其渊源,据北宋《元丰九域志》与《禹贡》所述,此地原属梁州之域,《元和郡县志》亦有相关印证。《汉志》记载,按星宿分野来看,这里对应东井、与鬼,处于鹑首之次,乃秦之分野所在。不过《图经》却称,依星辰运行轨迹细考,雅州应属参之分野。周朝时,雅州隶属于雍州,此记载见于《雅安志》。 秦国灭蜀后,在此设立严道县,《元和郡县志》中清晰可查。后汉时,它成为蜀郡辖下的一个县,《西汉志》记载那时名为严道,王莽当政时还曾易名为严治呢。后汉它又归属蜀郡属国,《东汉志》可为此佐证,蜀郡属国内含严道县。至汉灵帝时,严道县被纳入汉嘉郡。《晋志》记载蜀地设有汉嘉郡,严道便在其管辖范围内。据李膺所记,自晋朝永嘉年后,李雄占据此地,致使该地荒
南宋灯火里的雅州 一、雅州沿革部分 (一)雅州整体沿革(白话文翻译)
书竹随心过去
2024-12-26 17:33:52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