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打鼾 “睡得香”?耳鼻喉科医生:警惕睡眠呼吸暂停,打鼾有风险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个大家可能都遇到过,甚至觉得挺“正常”的现象——打鼾。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睡觉,身边有人鼾声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个大家可能都遇到过,甚至觉得挺“正常”的现象——打鼾。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睡觉,身边有人鼾声如雷,震天响,第二天醒来,他/她可能还一脸无辜地说:“我睡得可香了!” 或者,你自己就是那个“香香”的打鼾者,觉得这只是睡得沉的表现?

打鼾,真的是睡得香吗?

答案可能让你大吃一惊:并非如此! 很多时候,打鼾恰恰是身体在向你发出一个信号,甚至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我们得知道,打鼾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就是当人进入睡眠状态后,全身肌肉放松,包括咽喉部肌肉。如果肌肉过度松弛,或者气道本身就有狭窄(比如因为肥胖、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气流通过时就会引起喉咙后部软组织(如软腭、悬雍垂、舌根等)的振动,从而发出声音,这就是打鼾。

“雷声大”不一定“雨点小”,警惕睡眠呼吸暂停!

很多人觉得打鼾只是吵人,没什么大不了。但耳鼻喉科医生要敲响警钟了:长期、严重的打鼾,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简称 SAHS)的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顾名思义,就是在睡眠过程中,呼吸出现反复的暂停或减弱。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当气道严重阻塞时,气流中断,可能导致身体缺氧。这种缺氧不是一两次,而是每晚可能发生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每一次暂停,身体都会被迫“憋气”,然后可能伴随着一声巨大的憋气后的喘息声,或者突然坐起、翻滚,甚至短暂醒来(但自己可能完全不知道)。

长期打鼾有哪些风险?医生告诉你!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长期打鼾,特别是鼾声不规律、时断时续、伴有憋气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这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心血管系统“大敌”:反复的缺氧和身体应激反应,会大大增加患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卒中的风险。打鼾严重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影响大脑健康:夜间缺氧会影响大脑供氧,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情绪烦躁、抑郁,甚至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破坏睡眠质量:虽然鼾声可能很大,但打鼾者自己往往睡得很“浅”,睡眠结构紊乱,深度睡眠时间减少,醒来后非但不会觉得精力充沛,反而可能头痛、口干、白天嗜睡、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他人和社交:鼾声会影响同住者的睡眠质量,导致家庭矛盾。严重的打鼾者,白天嗜睡,开车、工作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加重内分泌问题:有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影响生长发育(儿童):如果孩子打鼾,可能是腺样体肥大或扁桃体肥大导致的上气道阻塞,不仅影响睡眠,还可能影响面容发育(腺样体面容)、身高增长和智力发育。

如何判断自己或家人是否需要警惕?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咨询耳鼻喉科或呼吸科医生:

打鼾声音响亮、不规律,时断时续。睡眠中伴有明显的憋气、呼吸暂停现象(旁人可观察到)。夜间频繁醒来,或醒来后感到胸闷、心慌。白天嗜睡严重,开车、开会时容易打瞌睡。晨起头痛、口干。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孩子打鼾,张口呼吸,或者有“腺样体面容”的迹象。

得了睡眠呼吸暂停怎么办?

别慌!睡眠呼吸暂停是可诊断、可治疗的。

明确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这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可以详细了解您睡眠中呼吸、心率、血氧等情况。针对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对于轻度患者,减肥(如果超重)、戒烟戒酒、侧卧睡眠、避免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等可能有效。口腔矫治器:适用于部分轻中度患者,通过调整下颌位置来改善气道通畅。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这是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一个面罩提供持续的气流,撑开气道,防止其塌陷。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由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舌根肥厚等)引起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来扩大气道。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监测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写在最后

朋友们,打鼾绝不是“睡得香”的代名词。它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风险。别再忽视身边或自己那“响亮的”鼾声了。关爱自己,也关心身边的人,如果出现上述警示信号,请务必及时就医,别让“打鼾”这个小问题,酿成大麻烦!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提个醒,重视起这个看似平常却可能危害健康的问题。关注健康,从关注每一个睡眠细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