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朋友聊到一个话题,产品经理依赖高学历吗?
作为低学历(委培两年制大专生),我当然觉得不依赖。这件事是可以拆解来分析的。
高学历带给产品经理职业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是执行力。
高学历通常有更好的自律性与计划性,更强烈的上进心与自尊心,对于达成目标有更丰富的经验技巧,因此执行力中位数有着显著的优势。
除此之外,在基本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审美品味方面,高学历总体有优势,但和低学历中的天赋型选手相比,优势不明显。
逻辑,表达,审美,都不是老师在课堂上教给你的东西,更依赖天赋而不是教育。
但以上都不是关键。
关键是什么呢?是理解目标用户。
高学历在理解目标用户这件事情上,经常存在缺陷。好学生无法与 “普通人” 共情。
比如说,不爱玩游戏的好学生做不好游戏商店,不撩妹的好学生做不好 dating 产品,不看垃圾网文的好学生做不好网文平台,诸如此类。
互联网产品为了追求大体量,几乎全都是做给 “堕落的普通人” 用的。你无法与他们感同身受,你怎么做好这款产品?
逻辑是产品经理的基石,共情是产品经理的灵感。没有共情就没有灵感,只能用逻辑推导实现一些刻板需求。
这时,贪玩的年轻人在共情方面反而会有显著的优势。
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厂招产品经理时会有高学历限制呢?
你搞清楚,高学历限制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互联网行业起飞那几年可没这破烂规矩,不拘一格用人才。
起飞以后,因为实在是太赚钱了,应聘者乌泱泱一大片,HR 都疯了,997 也看不完简历啊,只能找一个偷懒的方式把简历卡下去一大半,才能应付过来剩下的简历。
学历自然是最符合直觉的筛选方式。
与此同时,在简历不多的中小厂,依然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如果项目环境好,培养出来的产品经理一点不比大厂高学历 PM 差。
事实上互联网行业起飞前,高学历产品经理根本不是主流,因为高学历那时未必看得起互联网行业。也就是为互联网行业奠基的这一批元老,很多都不是高学历,而是十几年前因为网瘾大才入行,不也屡建奇功身居高位。
直到几万几十万的简历黑压压扑过来的时候,必须找个什么方法,把简历控制在 HR 的能力范围内,高学历才成为了大厂门槛。(即便如此,我也认为产品经理的研究生学历远不如本科生,读研那几年对做产品屁用没有,浪费青春)
所以现在总有鸡娃的父母拿学历说事儿,说学历不好大厂你都进不去。而我觉得啊,的确黄金行业的头部公司,人人向往,简历成山,学历是一道必过的门槛。但你还可以选择黄金行业的非头部公司,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潜力行业,通过努力与运气,就像我一样,做出好的业绩徒手爬升,而不是挤上大厂电梯跟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