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李信 东御杂谈
李信是秦始皇着重培养的少壮派军事家,对李信也特别信任,而且战功赫赫,秦国啃最后一块骨头楚国的时候,是作了很多考虑的,王翦要60万大军,李信只要20万,估计就是因为王翦考虑到了楚系势力的风险问题。
此时的楚国远非当年“我蛮夷也”的楚国,而是具备完整的文化信仰、政治架构、社会宗教、经济富裕的先进国家,并且楚系在秦国朝堂的政治影响力很大,比如楚国非嫡皇族昌平君、昌文君,昌平君甚至担任过秦国的国防部长,昌文君长期担任秦国高级军事教官,李信就是昌文君的徒弟,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就是秦始皇和楚国公主生的。
对于昌平君来说,自己作为楚国本土比较失势的一方,楚国在秦国手上吃点亏是可以的,反而很开心,你看没我就不行对吧?但是楚国不能亡国,那可是自己的母国,所以在李信长驱直入楚国本土之后,昌平君突然在李信的后方路线造反,导致李信部队方寸大乱,被两面夹击,让项燕捡了个大便宜,20万大军损兵折将。
但以今天的视角来看,秦始皇其实早就想洗牌秦国的政治系统,楚系就是最后一块硬骨头和定时炸弹,所以未必没料想到昌平君会造反,但派王翦带60万人去,昌平君肯定不敢造反,所以就借坡下驴让李信去,毕竟20万人对秦国来说也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事,等李信大败而归回来,秦始皇自然也不会责难,反而继续重用,然后让王翦带60万人去,此时楚国已经没有牌打了,乖乖的亡国了。
秦始皇对楚系也是很恼火的,在自己登基前期把控、左右朝政,甚至极有可能暗杀嬴子楚,怂恿成蟜谋反等;昌平君造反之后,秦始皇毁掉了大量关于楚系的政治文档和记载,所以今天对于昌平君的考古十分困难,连当了相国没有都矛盾重重。楚系被剿灭后,楚系血统的扶苏就注定了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