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男子有多 “娘”?出门带镜补妆,涂脂抹粉比女子精致,还互相攀比谁更白 敌军都快打到城下了,南朝士兵还在军帐里对着铜镜描眉 —— 这不是穿越剧的狗血剧情,而是南朝真实的 “男子爱美图鉴”。 在那个 “男人不化妆出门等于没穿衣服” 的年代,士族公子哥比姑娘还精致。出门前要敷三层米粉,脸颊涂胭脂,眉毛描得比柳叶还细,腰间必挂一面巴掌大的铜镜,走三步就要掏出来照照,生怕粉掉了、眉花了。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堪称 “美妆博主鼻祖”。他每天早上要花一个时辰化妆,用西域进贡的珍珠粉打底,用紫草汁染指甲,连走路都要提着裙摆,生怕蹭掉脚上的香粉。有次跟朋友出游,马车里竟装着二十多盒化妆品,丫鬟一路跟着补妆,比公主出巡还讲究。 更离谱的是打仗的将军。南朝宋的将领褚渊,被敌军围困时还在城楼上补口红,副将急得直跺脚:“将军!敌军快攻城了!” 他却慢悠悠地说:“急什么?等我把唇脂涂匀,不然被敌军看到我唇色不均,多丢人。” 士族之间还流行 “美白大赛”。谁的脸更白、谁的胭脂更红,成了社交圈的热门话题。有个叫卫玠的美男子,因为皮肤太白,出门总被围得水泄不通,最后竟被 “看杀”—— 活活被粉丝围观累死。他的死因在《晋书》里写得明明白白:“貌若潘安,肤如凝脂,出门遭人堵,遂病卒。” 男子带镜子比现在女生带口红还普遍。谢灵运游山玩水时,三百个仆人的担子上,除了斧头锯子,就是装着铜镜、粉盒的化妆箱。有次他在山顶吟诗,突然掏出镜子惊呼:“哎呀,胭脂被风吹掉了!” 吓得随从赶紧递上粉扑,让他在悬崖边补妆。 这股 “娘风” 甚至吹到了军营。南朝齐的士兵入伍,除了兵器铠甲,还得带化妆包。有次阅兵,皇帝发现队列里有人偷偷照镜子,不光没生气,反而笑着说:“你们比宫女还爱漂亮,打起仗来可别掉链子。” 当时的化妆品产业链比现在还成熟。建康城的 “美妆街” 上,有卖波斯进口香膏的,有祖传秘方胭脂铺,甚至有专门给男子修眉的 “眉匠”。富家公子为了买一盒 “桃花粉”,能花掉一个月的俸禄,还得意地说:“脸是男人的第二战场,必须精致。” 保守派骂他们 “阴阳怪气”,可这些 “精致男孩” 根本不在乎。王僧虔写《笔意赞》时,特意加了句 “面如冠玉者,方能悟书法真谛”,把颜值和才华绑在一起;江淹夸人不说 “你真有才”,而是 “你的粉扑比我的香”。 这股风尚背后,藏着南朝的社会密码。长期战乱让人们更珍惜当下,男子通过化妆追求美,也是对残酷现实的一种温柔反抗。就像那个在城楼上补妆的褚渊,或许他知道战局凶险,才想用精致的妆容,对抗命运的粗糙。 如今出土的南朝铜镜上,还能看到 “美容养颜” 的铭文。那些对着镜子描眉的男子不会想到,千百年后,他们的 “美妆日常” 会成了历史学家研究的谜题 —— 原来精致从来不分性别,追求美,是人类永恒的本能啊。
好身材是穿出来的。你会了吗?
【2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