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澳大利亚铁矿一直拿捏中国,后来我们是怎么破的局?其实根本没有破局,只是换了个方式让澳大利亚老实而已。 2003年,中国粗钢产量突破2亿吨,钢厂开足马力,铁矿石需求像脱缰的野马。澳大利亚抓住机会,凭着占中国进口70%以上的份额,肆意抬价。 2020年初,铁矿石每吨60多美元,到2021年中,直接飙到230美元,涨了近4倍!中国钢企成本暴增,利润被挤得几乎没了。澳 大利亚矿商仗着资源优势,摆出一副“你们离了我不行”的架势。但中国没上头,没跟他们硬碰硬,而是稳扎稳打,用市场化手段一点点掰回局面。 首先,国家开始控产量。2021年,发改委出手,定下粗钢产量同比下降的目标,表面上是减碳环保,实际上是给铁矿石市场降温。 钢厂接到通知,鞍钢、宝钢等国企纷纷调整生产节奏,减少高炉开工时间。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降了3%,到2024年又降了1.7%,连续四年下滑。 需求一减,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卖不动了,价格涨势被摁住,矿商开始慌了,因为他们经济太依赖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矿山被盘活了。过去因为成本高、品位低,内蒙古、新疆、四川的一些矿山被搁置。现在国家重新评估资源,加大投入,停产的矿山陆续开工。 2023年,全国铁精矿自给率达到21.43%,比之前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虽然国产矿质量不如进口,但关键时刻能顶上,减少了对澳大利亚的依赖。这种“自力更生”的路子,实打实让中国底气更足。 进口多元化是另一招。中国开始从俄罗斯、南非、加拿大等地买矿,2024年巴西铁矿石进口量涨了11.82%,非主流矿进口增幅更是17.8%。 与此同时,中国钢企走出去,在非洲的几内亚、塞拉利昂投资矿产。中国宝武、鞍钢等企业直接参与海外矿区开发,比如几内亚的西芒杜项目,2023年首批矿石运回国内。这招釜底抽薪,直接让澳大利亚的垄断地位晃了晃。 最狠的一招是2021年底成立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这家央企把五矿、中钢的矿产业务捏成一个拳头,统一对外谈判,集中采购。 2022年初,集团首次亮相国际市场,谈判桌上气场全开,拿长期合同换低价,澳大利亚矿商招架不住。到2022年底,铁矿石价格跌回每吨100美元以下,澳大利亚傻眼了。 他们经济靠出口,铁矿石又是大头,价格崩盘直接让他们坐不住。中国没彻底停买澳大利亚矿,而是留了一部分订单,既稳住市场,又让对方明白谁说了算。 这套组合拳打得漂亮,中国没跟澳大利亚撕破脸,而是用市场手段治市场霸权。2023年,澳大利亚政府态度软化,双边贸易机制重启,葡萄酒、龙虾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说白了,中国没真破局,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短期内还是绕不开,但主动权已经不完全在他们手里了。中国用耐心和智慧,硬是把“卡脖子”变成了“谈条件”。
当初澳大利亚铁矿一直拿捏中国,后来我们是怎么破的局?其实根本没有破局,只是换了个
诸葛利剑
2025-07-18 15:14:26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