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村民居然端来一碗猪食,没想到,何家庆不仅没生气,甚至接过那碗猪食,泪流满面的吃了起来。 他为什么这样做?要明白这一点,就得回到他小时候说起。 何家庆1949年出生,家在安徽安庆,是穷人家出身,母亲早早去世,父亲靠拉板车养活一家,住的房子破得连风都能直接吹进来。 小时候,何家庆除了上学,就是帮家里干活,有时还得去捡煤渣回来烧火做饭,在那个环境里,读书简直是奢望,但父亲死死咬住一句话:“孩子,读书才有出路。”不管多苦多累,也要供他上学。 一路上,何家庆是靠好心人接济长大的,老师帮他申请助学金,同学给他旧衣服穿,邻居凑钱让他交学费。 上大学前,他父亲拿出一个破旧的盒子,里面全是一毛两毛攒起来的零钱,还有一张烟盒纸写着:“共产党供你读书,要对得起人民。” 他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把这份恩情还回来。 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学校教植物学,一次整理标本时,他注意到大别山虽然物产丰富,但竟然没有系统的植物调查报告。 反倒是几十年前的外国人,采了几百种植物样本,带回欧洲当宝贝,他一下就坐不住了,觉得自己必须干这件事——把中国自己的山头摸清楚。 可那时工资很低,他省吃俭用,连结婚都没置办东西,一日三餐吃咸菜馍馍,攒了三千块钱,就进山搞调查。 一去就是好几个月,翻了几百座山头,蚂蟥咬,摔下山崖,还跟牛挤棚避雨,他发现,很多农民不是不肯干,是缺点科学方法。 于是他一边做调查,一边想着以后怎么帮到这些人,等他带着厚厚一沓标本出来时,人已经瘦得变了样,但他的报告直接被送到了北京,连国家领导人都看了,指示要全国推广。 后来,他又被派去安徽绩溪当副县长,别人当官都是西装笔挺,他却每天蹬着破自行车跑山村,别人觉得他怪,可他靠着一身泥一身汗,把农业技术一点点带给老百姓。 他最出名的,是帮村民推广魔芋种植,刚开始没人信,他就自己掏钱买种试种,结果成了,全县几百户人家跟着种,真把日子过得有起色了,乡亲们舍不得他走,送了他一面锦旗,写着“焦裕禄式县长”。 但他心里始终记得,中国西部还有更多人更苦,1998年,他带着家里所有积蓄,两万七千块,说走就走,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西部调研。 他是真走,光靠脚走了八千多公里,走破十几双鞋,饿了睡山洞,还被当成乞丐,被抢过几次,他没怨过一句,也没停过脚步。 就是在这一年,他在云南某个村子里,饿得头晕眼花,被人端来一碗猪食,别人可能嫌脏嫌恶心,他却感恩地吃下去,因为他明白,自己来这儿不是为了舒服,而是为了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年,他跑了400多个村庄,搞了200多场讲课,讲的都是怎么种植魔芋,怎么脱贫致富,他发现,魔芋的生长区域和贫困地区几乎重合,于是提出建议,国家后来采纳了。 后来,他把自己10万奖金捐出去,又拿出20万帮助孩子上学,2019年,他调研时晕倒上,一查是癌症晚期。 他在医院里依然坚持写材料,直到最后,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特地录了段视频,说:“我的眼角膜没病变,可以留给山里的孩子。” 医生听了都红了眼眶,说他全身上下能用的,就只剩眼角膜了,但他还想着别人。 现在,大别山的药材基地搞得风生水起,绩溪的魔芋产业已经规模化,西南山区的很多村民盖起了新房。 何家庆用一辈子的时间,兑现了当年许下的承诺,他用生命,把知识和希望传给了农民,把责任和感恩活成了日常。 他这一生每一步都踏在泥土里,踏在老百姓的需要上,这不是感动,而是真实,他不是说出来的英雄,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榜样。 信源:(央广网——一本日记 走近“布衣教授”何家庆;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儿女英雄传丨脚下有泥何教授 心中无我大先生)
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
乐天派小饼干
2025-07-19 11:49: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