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阎学通:“我现在特别不同意搞什么爱国主义教育,这爱国不爱国不是教育出来的

柳淮蕊 2025-07-19 12:12:19

清华教授阎学通:“我现在特别不同意搞什么爱国主义教育,这爱国不爱国不是教育出来的,岳飞他妈妈在他背后刻了四个字,他就能打仗了?如果他妈妈不刻字的话他就不往死里打了吗?这跟刻字有什么关系?”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您要问阎学通是何许人也,那可是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的院长,首批文科资深教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在国际政治学界那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创建的道义现实主义理论,连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都把他评为全球百大知识分子,学术地位没得说。 可这回他在爱国教育上的观点,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他举岳飞的例子,意思是爱国是天生的本能,就像孩子爱父母,不需要后天教育。 可岳飞要是从小没人教他精忠报国,没人给他讲家国大义,光靠他自己悟,能有后来的岳家军吗? 咱就说新中国成立那会儿,钱学森在美国住着洋房、拿着高薪,为啥非得冲破层层阻挠回国?他要是没受过教育,没听过“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没亲眼见证过同胞的苦难,还会有那股劲头吗? 反过来看那些为了利益逃到海外的人,他们不是天生就不爱国,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缺了点啥。 阎教授还说“生活在好的环境,人们就会爱国”,这话更站不住脚。 方志敏在监狱里写《可爱的中国》时,国家内忧外患,环境都差成这样了,可他照样怀着赤子之心。 再看看现在,咱们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可为啥还有人崇洋媚外,甚至干出损害国家利益的事? 这说明爱国不是环境好坏能决定的,得靠教育引导,在我看来,家家户户传述英雄事迹,就是最好的例子。 朱光亚当年牵头起草《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52名留学生联名响应,后来钱学森、郭永怀这些大科学家都回来了。 他们之所以如此义无反顾地回来,就因为心里有股子爱国劲儿,这股子劲儿可真不一定是天生的,是从小听着岳母刺字、文天祥正气歌才慢慢萌发的。 要是没人给他们讲这些,很多人估计对家国情怀都没啥概念。 对此很多人就纳闷了,那爱国情感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 咱打个比方,就像种地,种子是天生的,但要是没人浇水施肥、除草除虫,能长出好庄稼吗? 爱国情感就像种子,得靠教育来培育,您看现在的孩子,从小唱国歌、学历史,知道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要是没这些,他们可能连国旗为啥是红色都不知道,还谈啥爱国。 阎教授可能觉得,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是高素质人才了,肯定有自己的判断力,不需要教育。 可判断力从哪儿来,不也是教育给的吗? 您看那些远渡重洋回来的科学家,他们在国外接受的教育不可谓不先进,但心里始终装着祖国,这说明教育不是洗脑,而是让人明白自己的根在哪儿。 反过来说,要是教育缺位,再好的苗子也可能长歪。 就像有些贪官奸商,学历不可谓不高,可就是缺了爱国这根弦,最后走上了歧路。 爱国教育要搞,就得接地气、得有实效,不能光喊口号,得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就像航天团队,他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每天看着火箭升空,想着自己的工作关乎国家航天事业,这比啥口号都管用。 再比如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他们每天跟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打交道,自然而然就生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教育。 阎教授的观点,说白了是把爱国简单化、本能化了。 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需要培育和引导,就像种树,小苗得有人扶着,不然就长歪了。 咱国家这些年发展得这么快,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的努力。 他们不是天生就爱国,而是在教育中、在实践中,把爱国变成了自觉行动。 最后咱得说,爱国教育不是要把人变成机器人,而是要让人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就像钱学森回国后,带领团队搞出了“两弹一星”,这就是爱国教育的成果。 要是没有教育,他可能就在美国当一辈子教授,国家也很可能痛失一名科学巨匠,所以爱国教育不仅需要,还得用心经营,让每个人都知道,咱的根在哪,魂在哪。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