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亿斤的粮食说不要就不要了?数万名官兵和农民辛苦开垦了半个世纪,能养活一亿人的

语蓉聊武器 2025-07-19 12:51:22

几百亿斤的粮食说不要就不要了?数万名官兵和农民辛苦开垦了半个世纪,能养活一亿人的中国粮仓“北大仓”,为什么要“退耕还荒”? 你可能没留意,黑龙江嫩江流域那片叫北大仓的地方,最近有点不一样了。 有些田不种粮食了,就让它荒着长草,这事儿让不少人犯嘀咕。 要知道,这片地一年能产 400 亿斤粮食,够一亿人吃的,当年可是数万人干了半个世纪才弄出来的,怎么说放就放了? 这事儿得从土说起,北大仓的黑土以前厚得能到一米,抓一把都带着油光,种啥长啥。 可现在呢?翻耕机下去,土薄得露着底下的沙,量量也就 30 厘米出头。 老农民说,这土是被 “啃” 薄的,一年种两季,化肥撒得跟不要钱似的,肥力早被榨干了。 再这么折腾,再过几十年,估计就真成 “北大荒” 了。 你可能会问,当年为啥要费那么大劲开垦?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儿了,新中国刚站稳脚跟,人口噌噌涨,锅里的粮总不够分。 国家瞅着黑龙江那片荒原,觉得是块宝地。 1955 年,第一支垦荒队从北京出发,后来几十万官兵、青年跟着往那儿扎,镐头刨冻土,机器推沼泽,硬生生把湿地改成了良田。 到了丰收年,拖拉机在地里跑,粮仓堆得冒尖,谁见了都觉得这是改天换地的大事儿。 可问题也跟着来了,为了多开耕地,不少沼泽被填平,草地铲了种庄稼,原本能存水的地,现在跟漏勺似的。 去年夏天,嫩江流域下了场大雨,没了湿地缓冲,水直接往田里灌,几千亩玉米泡得发了芽,损失不小。 不光是水的事儿,化肥用多了也麻烦,以前种地靠农家肥,现在图省事,尿素、复合肥一车车往地里撒,土是板结了,渠里的水也飘着怪味。 有专家测过,地里的重金属含量比十年前涨了不少,长出来的麦子,麦粒都比以前小了一圈。 也就是这几年,国家才下了狠心,让一部分地 “歇着”。 不种粮食,改种苜蓿、沙打旺这些草,让草根把土攥住,慢慢养肥力。 还把以前填了的沼泽挖开,让水重新蓄起来,说是能防涝,还能招鸟。 有人担心,地少了粮食够吃吗,其实不用担心,配套的法子多着呢。 给农民发生态补偿,一亩地一年补几百块,够买种子化肥的钱。 不光咱们国家这么干,国外也有例子。 荷兰以前在海边围了好多田,后来发现海水倒灌越来越厉害,就拆了部分堤坝,把地还给大海。 现在那儿成了湿地,鸟多了,旅游业也火了,粮食反而靠科技种得更稳了。 这么一看,北大仓退耕还荒,不是扔了粮仓,是想让这粮仓能一直装粮。 中国的粮食,不光要够吃,还得吃得长久。 土养好了,水蓄住了,就算少种点地,也比将来没地种强。 这事儿看着是 “退”,其实是在往前看呢。 对此有网友表示,有人说可惜,我姥爷就是当年垦荒队的,手上全是老茧,说那地是一镐一镐刨出来的,现在荒着,老一辈的心血不就白费了? 也有网友觉得该退,上次去黑龙江,见着黑土薄得可怜,风一吹就起沙,再种下去真没了。就像家里存的米,总不能一顿吃完,得省着点。 还有人担心粮食,少了几百亿斤,够吃吗?不过听人说用了新法子,剩下的地亩产高了,加上补贴,农民也没亏,希望能稳住 或排序荷兰那边把围海造的田还回去,生态好了,粮食反而靠科技种得更稳,咱们这说不定也是长远打算”。 说到底,都是希望地能一直种,粮能一直有,就是心疼那片黑土,也念着老一辈的苦。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4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