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失去耐心,俄乌冲突打到第4年,美才发现:中国才是真高明。 (阅读前请点个

柳淮蕊 2025-07-20 02:12:41

特朗普失去耐心,俄乌冲突打到第4年,美才发现:中国才是真高明。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现在俄乌冲突已经打到第四个年头,战场局势越演越烈,最坐不住的不是基辅的泽连斯基,也不是莫斯科的普京,反而是远在地球另一边的美国总统特朗普。 毕竟他上台前可是放出狠话,说自己上任一天就能解决俄乌问题,结果现在两个百天过去了,战火不但没停,俄罗斯那边反而攻势更猛。 特朗普在2024年11月胜选后,2025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职,他在竞选期间就多次宣称,自己有“独家秘诀”让俄乌停火,甚至放言“一天之内就能搞定”。 可等他真坐上白宫的椅子,才发现现实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2025年7月14日,特朗普突然对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普京在50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否则将对俄加征100%关税,并对购买俄能源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 这种看似强硬的表态,实则暴露了美国的黔驴技穷。 要知道,美俄之间的年贸易额只有30多亿美元,加征关税对俄罗斯来说不痛不痒,反而让欧洲国家陷入两难——既怕得罪美国,又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 普京对特朗普的威胁,也根本不买账,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明确表示,任何对俄设置条件的企图都不可接受,如果外交途径行不通,特别军事行动将继续。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指出,俄方一直在等待乌方提出谈判建议,但至今未收到回应。 这说明俄罗斯在战场上占据主动,根本不会被美国的制裁吓倒。 反倒是美国在这场冲突中的投入,已经到了让他们肉疼的地步。 根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025年2月的说法,美国在过去三年里已提供约985亿美元援助,其中670亿是武器装备,315亿是财政支持。 而2025年上半年,美国又追加了120亿美元军事物资,加上7月新增的3亿和5亿美元援助,总金额已超过1100亿美元。 但这些钱,也只有一部分是真正用在乌克兰的,泽连斯基曾抱怨,美国要求乌克兰用矿产资源偿还5000亿美元,相当于援助金额的五倍。 更讽刺的是,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承认,援乌资金大部分流向了本国国防工业,军火商才是最大赢家。 雷神公司2023年的标枪导弹订单创十年新高,股价飙升82.69%,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净利润达69亿美元。 这些数据都在告诉我们,俄乌冲突本质上,只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提款机”。 反观我们中国,不仅从不发战争财,还始终坚持中立立场,劝和促谈。 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危机是唯一出路,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 2025年5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华,中俄高层就俄乌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双方一致认为应推动和谈进程。 中国还通过联合国等多边平台,为俄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积极斡旋战俘交换。 2025年6月,俄乌在土耳其举行第二轮直接谈判,双方同意交换重伤战俘和阵亡士兵遗体,这背后离不开中国的外交努力。 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国也抓住机遇,与俄罗斯深化战略协作。 2025年5月,中俄双方签署20多项合作文件,涵盖能源、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中俄“长江—伏尔加河”地方合作机制不断推进,跨境电商、农业等领域的合作项目落地生根。 这种合作不仅巩固了中俄关系,也为全球经济稳定注入了正能量。 中美在俄乌问题上的不同做法,导致国际口碑出现明显差异,皮尤研究中心2025年7月的民调显示,在24个受访国家中,中国的好感度呈上升趋势,而美国的好感度降至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 全球半数国家,甚至开始认为中国是第一大经济体,而美国在欧洲和拉美,则被视为“威胁”的比例显著上升。 这种变化,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的反感,以及对多边合作和共赢理念的认同。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和军援政策,看似强硬实则无能,不仅未能解决俄乌冲突,反而让美国陷入战略被动。 相比之下,中国的中立立场和务实合作,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正如俄罗斯学者苏斯洛夫所说,中国的超然地位使其成为俄乌冲突中最关键的旁观者,未来必将在调解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场冲突最终如何收场,我们拭目以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的智慧和担当,正在为动荡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希望。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