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有情,岁月如诗。近日,青岛老年开放大学熹冀国学老年教育学院2025秋季教师工作会议在新校区圆满召开。各级领导、资深教育专家、骨干教师及学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奏响 "新质老年教育" 的奋进序曲。
擘画发展蓝图:打好基础,锚定长远目标
会议伊始,青岛老年开放大学熹冀国学老年教育学院校长张柏荣率先致辞,系统介绍学院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他指出,老年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引领银发群体拥抱健康生活、丰盈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
据介绍,学院自2021年启动线上课程以来,已积累数十万线上学员,2023年融入国学特色后,获孔子文化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等九大学术机构鼎力支持,并组建青岛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等三大官方学术平台,线上形成传播矩阵,面向公众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视频号单个视频最高点击量超五百万,为教学提供坚实学术后盾。目前,学院开设50余个班级,歌舞、书画、养生、AI 手机应用等课程报名热度持续攀升。

张柏荣强调,学院将聚焦 "教学体验升级、教学质量优化、特色活动创新" 三大核心,逐步达成 "三年后青岛10000人+、五年后全国1000000人+"的长远蓝图。同时,学院将启动教材出版计划,固化优秀教学经验,为全国分校布局奠定基础。
规范教学管理:严管厚爱,夯实质量基础

教务校长随后公布新学期教学管理细则,从教学、师资、学员管理三方面明确规范。教学上,要求教师提前两周备好课。"创办高质量老年大学,关键在教师,根本在管理。" 教务校长表示,学院将全力支持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实现教学成果与待遇同步提升,共同向 "三年万人大学"目标迈进。
创新活动矩阵:学玩一体,激活银发活力

为让老年学员 "学有所乐",学院传媒与活动策划团队负责人详细介绍年度活动规划。依托十余年传媒经验,团队将从四大维度打造特色活动:学科维度、节日节气维度、赛事维度、城市交流维度,让学员成为文化传播者。"活动将遵循学员自愿原则,让每门学科有文化出口,每位学员有展示舞台。" 同时,教师可参与活动策划,共同践行"学玩一体"的新质老年教育理念。
汇聚多方心声:教学相长,共筑温暖课堂
学员代表萌萌以"学员+教官"双重身份,从三个角度表达对学校老师的期许:一是互动更贴近生活,希望多些家常交流,让知识藏在笑声里,减少学习距离感;二是教学更有耐心,因老年学员接受新事物慢,盼老师遇到难题时放慢节奏、耐心指导;三是反馈多些鼓励,哪怕一句 "进步了"" 舞姿美 ",也能像获奖状般激发学习动力,增强自信心。

资深教师姜勇伉分享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姜勇伉是青岛市老年大学行草专业委员会主任、书法教研组组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04 年起任教至今20年,是课程常年座无虚席的 "明星导师"。他提出 "适合、丰富、系统、价值"10 字教学目标:"适合" 即契合老年人兴趣与课程深浅度,贴合其学习需求;"丰富" 指丰富课程内容,将书法与养生、生活等结合,而非单纯教技术;"系统" 是按学员水平分层教学,匹配不同阶段需求;"价值" 则强调让学员获超出课程的收获,教师也需终身学习、改进教法。他还提及教学要融技术与文化,助力老年学员修身养性。

凝聚共识前行:大咖寄语,共赴光荣使命
熹冀国学院院长邱振亮在总结中着重强调,学校的教育品质取决于老师,而老师将教育理念和技术传授给学生,需要制度保障,更需教师率先践行制度。当老师和校领导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教育必然能办好。

青岛老年开放大学校长乔红受邀莅临本次教师工作会议,她在发言中对熹冀国学老年教育学院多方面给予高度肯定。乔校长表示,该学院是青岛老年开放大学精心遴选的优质老年教育平台,为双方成功联手深感自豪;同时称赞学院软硬件实力兼备,不仅设备完善、运营团队专业,且师资精良、课程体系完备,具备坚实的办学底蕴;此外,她认可学院办学定位与方向,认为其 "国学+养生" 等特色办学模式,精准契合老年群体教育需求,能为银发群体提供优质学习平台,切实助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熹冀国学教育学院创始人在会议最后作总结发言。熹冀出身教师世家,自身亦深耕教育领域多年,对教育怀有天然热忱与敬畏。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 "名师路线",力邀资深专家坐镇引领,任课教师均从众多候选人中严格选拔,以优质师资奠定教学根基。课堂打造兼顾 "想学能学" 与 "想玩会玩",课程设计聚焦学玩深度融合,兼顾技能与趣味。

学院还坚持邀请各学科领域大咖及科技前沿人士开展公益讲座,助力学员了解科技前沿、跟上时代;同时在为学员学习成果找出口时,重点培育网红学员与网红教师,并尽快组织老年人参与网剧创作,让银发群体学有所用,与时代同行,影响更多银发群体。
会议尾声,全体与会者共同合影,喊出 "传国学文脉,伴银发流年;熹光破晓,山海同欢" 的口号,定格这一凝聚共识、共赴使命的珍贵时刻。此次会议的召开,为青岛老年开放大学熹冀国学老年教育学院秋季教学工作明确了方向,也为新质老年教育的创新实践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