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上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意思是,真正的圆满,看上去好像有欠缺,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实的东西,好像是空的,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每个人都渴望自身圆满,但绝对的圆满却是人生最忌讳的事。
莫言就说过这么一句话:“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十全十美。天上月亮一旦圆满,就要亏缺;树上果子一旦熟透,就要坠落。人要想长久,就得学会求缺惜福。”
这个世界本就是有缺陷的,没有一个人的人生会是圆满的。
所以有的人婚姻不好,但子女聪明孝顺;有的人婚姻幸福美满,却在身体健康上有所欠缺。
佛说,不圆满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如果事事求圆满,常常事事留遗憾;要是时时求顺遂,反倒时时遇坎坷。
学会“求缺”,接纳生命的缺角,才会给阳光留下照进来的孔隙。

生活本不需要完美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月亮不会一直圆满,人生也不可能事事顺遂,缺憾才是人生的常态。
曾国藩也写过一首诗名为《无题》:
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
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
有多少人因为这首诗,爱上了“小满”这个节气呢?
小满就是一种刚刚好的状态,虽然不够完美,但却有无限的转机和可能性。
曾国藩就很了解这个道理,他常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力不可使尽,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他还将自己的书房起名为求缺斋,认为一切太满足了实在可怕,希望能为自己求到一点缺陷。
“诗仙” 李白原本的抱负可是在政治仕途上,正因为仕途上有了缺憾,才让他摆脱了官场束缚,从而纵情山水,为我们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要是李白一生只在官场中周旋,恐怕我们现在就读不到这么豪放飘逸的诗作了。
西方有句谚语:“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
没有缺憾,人生也会变得单调乏味。就像喜欢打牌的人,如果只有赢不会输,就会失去打牌的兴趣。你要想完美,也只能从缺憾中寻。
正因为人生有缺憾,不完美,不圆满,才会让我们体验到人生的五味,才能真正拥有完美的人生。

水满则溢,人满则败
《道德经·第九章》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意思是,拿着东西太满,不如适可而止。把锋利的东西露出来,不会长久。金玉满堂,无法长久保持。富贵而骄横,会自取灾祸。功成身退,是自然的规律。
过度追求圆满、完美,反而容易失去,保持盈而有缺的状态,才是恰到好处的丰盈。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苏秦早年拜师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学业有成后,一日辞别恩师。鬼谷子考察了他一番,苏秦面对老师考核,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不想,鬼谷子听得直皱眉头,脸上没有半点喜悦之情。
苏秦于是怯生生地问:“老师,我是说错什么了吗?先生为何不悦呢?
鬼谷子说:“你说得很好,没有错的地方。但是,事不可尽,尽则失美。美不可尽,尽则反毁。你现在只知善辩的好处,只怕自己不能发挥到极致,却不知道善辩的坏处,如果一味恃弄,恐遭人妒忌,祸不可测啊。”
后来,苏秦游说于六国,得六国相印,权倾一时,但也如老师所说在燕国受到他人忌妒,害怕燕王杀他,他便自请去齐国做燕王的细作,结果被车裂于市。
正如《道德经》上所说:"天道忌满,人道忌全。"
上天厌恶圆满,人间忌讳完美。
事事要留余,事事要不尽,造物才能不忌我,鬼神才能不损我。

求缺,反而无缺
《道德经》上说:“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既然这世上圆满难求,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接纳,不较劲,不硬扛,不刻意要求完美,向缺憾中求,才能求得真正的“全”。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和尚让小和尚拿着一个漏桶去挑水,每次回来桶里的水就只剩下一半了。
小和尚为此感到懊恼不已,终于忍不住埋怨师父。
老和尚却笑着说:“你回头看看,路边的野花因为有了这漏下的水,开得多么鲜艳。”
小和尚转身一看,这才发现来时的路上,早已鲜花满径。
桶漏水洒,看似缺憾,却也带来了别样的美好。
人生也是如此,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圆满,而是以接纳的心态看待缺憾时,往往能发现缺憾带给你的意外之喜。
古人说:
善画者留白,善乐者希声
善言者忘语,善书者缺笔
懂得求缺,你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的不圆满,正是时光最仁慈的馈赠,是光阴在我们人生画卷上的留白,那里有成长的余韵,亦藏着知足的从容。
祝福你我。
📌关注我,一起读经典,悟人生,修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