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高出生率省份:西部与华南的“生育高地” 西藏以13.87‰的出生率稳居全国

一、高出生率省份:西部与华南的“生育高地” 西藏以13.87‰的出生率稳居全国首位,青海(10.11‰)、贵州(10.74‰)紧随其后,成为唯三出生率破10‰的省份。这些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传统生育观念较强,且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家庭规模普遍较大。例如,西藏0-15岁人口占比达24.1%,显著高于全国18.7%的平均水平。 华南地区的广东表现尤为突出,以8.89‰的出生率连续7年蝉联第一生育大省,全年出生113万人,占全国总量的11.8%。这一成绩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作为常住人口第一大省(1.27亿),广东吸引了大量年轻外来人口,2024年省外流入人口中育龄妇女占比超40%;二是潮汕、湛江等地保留了较强的生育文化,即便在珠三角城镇化率超85%的背景下,粤东农村地区仍保持较高生育率。值得注意的是,广东也是唯一连续5年出生人口超百万的省份,其新生儿数量甚至超过东北三省总和(38万)。 二、低出生率省份:东北的“人口塌陷”与东部的“转型阵痛” 东北三省继续深陷“低生育陷阱”,黑龙江(3.35‰)、吉林(4.06‰)、辽宁(4.33‰)出生率均跌破5‰,其中黑龙江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更严峻的是,东北全年死亡人口达91万,自然减少人口53万,叠加86万人口外流,形成“双流失”恶性循环。专家预测,若趋势持续,到2050年东北人口可能跌破6000万,老龄化率将超40%。 东部发达省份虽未出现负增长,但出生率普遍低于全国水平。上海(4.2‰)、北京(6.09‰)、江苏(6.05‰)等省市受教育成本高、职场竞争压力大等因素影响,生育意愿低迷。不过江苏出现积极信号:2024年出生人口42.6万,较上年增加1.7万,是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回升,这与南京、苏州等地推出的“三孩家庭购房补贴”“托育服务扩容”等政策直接相关。 三、人口结构的深层分化 从自然增长率看,2024年仅有11个省份保持正增长,除西藏、新疆等西部省份外,广东(3.69‰)、福建(0.24‰)等东部沿海省份因人口机械增长(净流入)抵消了部分自然减少压力。值得关注的是,广东不仅是生育第一大省,也是“最年轻省份”——60岁以下人口占比85.14%,显著高于全国60.9%的平均水平,这为其经济活力提供了持续支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河南等传统人口大省虽出生人口总量靠前(分别为53.6万、76.2万),但自然增长率已接近零值,且面临严重的人口外流问题。例如,河南2024年常住人口减少约50万,人口老龄化率升至21.8%,成为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四、政策启示与未来挑战 此次数据释放出两个重要信号:一是生育政策效果开始显现,湖北天门等城市通过“三孩家庭最高补贴16.5万元”“购房优惠”等组合拳,实现出生率逆势增长17%;二是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差异正在重塑人口版图,广东、浙江等“双增长”省份与东北、西北部分省份的“双收缩”形成两极分化。 然而,全国总和生育率仍低于1.3的“极低生育率”警戒线,且育龄妇女规模年均减少约400万,未来出生人口回升的持续性存疑。如何平衡区域发展、完善育儿支持体系、缓解职场生育歧视,将是应对人口危机的关键课题。正如国家统计局指出,需“久久为功”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才能避免陷入“低生育率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