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际旭创(300308.SZ)于2025年10月30日晚间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当日通过电话会议形式接待了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汇添富基金等超百家机构的调研。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王晓丽,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王军就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表现、1.6T光模块产品进展及行业景气度等核心问题与机构投资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投资者活动基本信息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其他(电话会议)
时间
2025年10月30日(星期四)20:00—21:00
地点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姓名
王晓丽(副总裁、财务总监)、王军(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参与机构涵盖多家头部公募基金、券商及私募资管机构,包括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汇添富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募基金,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国国际金融、高盛中国证券等券商,以及高毅资产、社保基金理事会、摩根资产管理、瑞银资管等机构。
核心财务指标:Q3营收突破百亿净利润环比显著增长
公司高管在调研中首先解读了2025年前三季度主要财务数据。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表现尤为亮眼:营业收入达102.16亿元,单季度毛利率提升至43%,主要得益于光模块产品结构优化及降本增效措施的落地。盈利端,合并净利润实现33.27亿元,环比提升30.38%,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环比同样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扣非归母净利润31.08亿元,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投资理财收益。整体来看,公司2025年各季度利润率呈环比增长趋势,现金流及资产负债等指标均表现稳健。
行业与经营展望:高景气度延续1.6T产品成增长新引擎
关于行业趋势,公司指出,2025年以来光模块行业需求快速增长,海外大客户持续上调资本开支指引,加大AI数据中心建设投入,并对2025-2026年光模块需求给出明确指引。伴随AI算力需求的持续释放,行业高景气度及增长确定性较强,预计2026年仍将保持良好增长趋势。
产品层面,800G光模块自2025年一季度起订单需求持续释放,出货量保持季度环比增长,硅光方案占比及良率不断提升,成为驱动营收和毛利增长的核心动力,预计后续出货量将继续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三季度重点客户已开始部署1.6T光模块并持续增加订单,公司预计未来几个季度1.6T产品出货量有望持续增长,2026-2027年其他重点客户也将进入大规模部署阶段。
为应对旺盛需求,公司正积极储备芯片等核心物料,并推进国内及海外产能扩建,为2026-2027年大规模订单交付做好准备。
机构关注焦点:1.6T毛利率、产能扩张及供应链等问题回应
在问答环节,机构重点关注1.6T产品盈利能力、产能扩张节奏及供应链稳定性等问题,公司逐一回应如下:
1.6T产品毛利率是否仍有上行空间?
公司表示,1.6T产品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一是高端产品结构优化,800G、1.6T等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二是硅光方案已通过重点客户验证并获得认可,800G及1.6T产品中硅光比例有望持续提高;三是生产良率保持增长态势,规模效应下成本进一步摊薄。
三季度在建工程显著增长是否与产能扩张相关?
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度在建工程从前期的1亿元增至近10亿元,主要系扩产投入所致,包括厂房扩建与设备部署(设备以待安装设备为主,周转率较快;基建需达到使用条件后转固,周期较长)。尽管在建工程有所增加,但现有产能仍难以完全匹配2026年订单需求,产能存在一定程度紧张,后续公司将持续追加扩产投入。
上游核心物料供应情况如何?
针对物料紧缺问题,公司指出目前光芯片紧张程度相对较高,主要因需求增长迅速。公司已通过提前规划和下单锁定了部分原材料,供应商也在积极配合保障供应。
有效税率提升的原因及影响?
2025年三季度公司有效税率为15.8%,较以往季度略高,主要受OECD“支柱二”政策影响。该政策要求相关税收优惠国家基准税率拉至15%,公司在东南亚的主体原先享受税收优惠,目前所在国已立法加入该体系,虽实施细则尚未明确,但基于谨慎原则已计提相关所得税。公司表示,后续若“支柱二”政策推迟或税收政策调整,已计提税额可冲回;若政策无变化,未来每个季度将持续计提。
硅光技术渗透及长期产品规划?
公司明确,硅光比例将持续提升,主要产品均会采用硅光方案,具体比例因商业因素不便量化。对于更高速率的3.2T产品,目前尚未看到客户需求,预计2026-2027年客户在Scale-out场景下的核心需求仍为1.6T和800G。此外,Scale-up场景下带宽需求增长迅猛(或达Scale-out的十倍),CSP客户正推进ASIC芯片应用,催生对LPO、XPO、NPO等光连接方案的需求,预计2027年有望看到相关应用部署。
公司最后强调,随着算力及AI数据中心硬件需求增长,行业高景气度明确,2026年大客户需求指引清晰,2027年1.6T大规模上量、Scale-up光连接方案及全光交换机方案等产业趋势将逐步显现,公司将全力把握产业机会,推动营收与利润规模再上台阶。
交流过程中,公司严格遵守信息披露相关规定,未泄露未公开重大信息。上述内容不代表公司盈利预测或业绩指引,投资者需注意投资风险。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