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中国周边有国家关税才15%,而中国高达47%,中国亏大发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种观点看似在比较数字,实则混淆了表象与本质。单纯对比47%和15%的关税税率,就像只看比分而无视比赛规则与博弈过程。中美之间的关税博弈,从来不是被动承受,而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日本、韩国的15%税率,背后是单方面、无条件的大规模资金输出与战略依附。5500亿和3500亿美元的“入场费”,是盟友身份下的不对等交易,更是美国“奶牛论”下的资源汲取。他们让渡的是经济主权与战略自主,换来的只是相对较低的税率数字。 而中国的47%,是经过多轮激烈博弈后的结果。这27%的加征,是特朗普政府主动挑起的关税战的产物。中国没有退缩,而是以对等反制、稀土管制、产业链韧性等组合拳予以回应。最终美国不得不放弃加征100%的极端计划,转而寻求谈判,并承诺将税率从57%下调至47%。这一过程,不是中国“吃亏”,而是中国用实力将一场单边施压,扭转为双向谈判。 更重要的是,全球唯有中国能对美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对等制裁。美方加税,中方立即反制;美方威胁脱钩,中方以供应链优势反制;美方施压盟友,中方则通过区域合作拓展空间。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定力,让美国意识到无法通过关税战迫使中国屈服。 因此,中国不仅没有“亏大发”,反而在博弈中确立了与美国对等的经济博弈地位。特朗普口中的“G2”,正是对这一现实的承认。47%的税率,不是屈辱的标签,而是大国博弈的刻度——它证明中国已不再是规则的接受者,而是有能力重塑规则的参与者。谁在博弈中更具韧性、更有反制手段、更能掌握主动,答案不言自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