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提出需1,558架战斗机以应对“低风险”战争——这一目标能否实现?
美国空军在向国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为以“低风险”水平执行并维持作战任务,需将现役有人驾驶、具备作战编码的战斗机规模扩大至1,558架,较当前数量增加近300架。
这份根据《2025年国防授权法》要求编制的《长期空军战斗机力量结构》报告强调,空军在未来十年必须“通过扩编以降低作战风险”,同时持续推进现有第五代战机及传统机队的现代化改造。
一位空军官员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这是一个“具有抱负性的目标”——若没有大幅预算增长,将难以实现。该官员指出,报告的核心意图是向决策层阐明空军完成全部任务所需的力量规模;如财政支持不足,则须为无法达成所有预期任务的情形做好准备。他表示:“在当前的预算上限下,我们难以兼顾所有计划。”
报告显示,空军目前拥有约1,271架具备作战编码的战斗机,其中约103架A-10“疣猪”攻击机计划于2026财年底前退役。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满足作战需求,作战编码战斗机数量需增加近300架——这一数字甚至尚未计入A-10及部分F-15C等老旧机型即将退役的影响。
报告中定义的“低风险”指:部队“极有可能”达成作战目标,充分满足指挥官需求,并具备在多重冲突中保持战略韧性的能力。若接受“中等风险”,所需战斗机数量可降至约1,367架;而在“高/极高风险”情景下,部队可能无法达成目标,战机处于“勉强可用”或完全不可用状态,作战体系将承受持续或极端压力。
然而,实现这一扩编目标面临诸多挑战。报告列举了多项制约因素:国会拨款可能不足、国防工业产能有限、新型军事科技研发常伴随延迟与不确定性。此外,空军还需在提升现役机队战备率、维持全球部署任务、应对预算紧缩与推进现代化进程之间取得艰难平衡。
空军现代化进程正处于高风险轨道。当前,空军正推进史上最大规模的装备更新:批量列装F-35A(洛克希德·马丁)与F-15EX(波音),研发可半自主作战、与有人机协同的“协同作战飞机”(CCA),开发下一代有人驾驶第六代战机F‑47,并引进B-21以更新轰炸机部队。
然而,新机型(如F-35)的研发与列装“本质上具有高风险”。预算波动、技术挑战与产业链延误可能拖慢进度,迫使空军延长老旧机型的服役时间,形成恶性循环:更高的维护与延寿成本挤占本可用于新机采购的经费,进一步延缓新作战能力的形成。
报告将F-35定位为“空军战斗机力量结构的基石”,表示将按承包商产能持续采购并推进其现代化升级。空军目前拥有约500架F-35,远期计划采购总量达1,763架。报告提到,在无财政约束前提下,到2030年F-35A年产量可提升至约100架;波音则有望在2027年实现F-15EX年产24架的目标,并在进一步投资下继续提升产能。然而,当前年度采购目标与预算申请之间仍存差距。
报告还指出,空军长期面临飞行员短缺、训练能力不足与老旧机队维持难题。随着A-10、老旧F-15及部分F-16超出设计寿命,更多资源被投入于延寿与维修,挤占了现代化投入与整体保障能力,且部分机队技术日趋落后,关键零部件供应也逐渐萎缩。
“协同作战飞机”(CCA)被视为可能改变局面的不确定因素。报告与空军官员提出,一旦CCA全面部署——空军设想规模不低于1,000架——它们可承担打击、侦察、电子战乃至诱饵等多种任务,从而以更少的有人战机达成作战目标,降低对人机数量需求及整体风险。不过,CCA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有人战机,目前仍难准确评估。
总体来看,报告中的兵力目标建立在一系列“最佳情形”假设之上。实现这一战斗机规模扩张,既需要巨额财政投入,也依赖国防工业的有力支撑。空军通过此报告向决策层传递的核心信息是:他们已完成评估,清晰展示了达成不同风险等级所需的力量与资源条件,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否愿意并能够做出相应的投资抉择。
飞扬军事[超话] 烽火问鼎计划 热点观点
美国空军的战斗机数量没有想象的多,这还是包括了一百多架A-10和一百多架F-15C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