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最让人唏嘘的,不是屠龙少年最后变成了恶龙。 是屠龙的少年,压根就没见到龙。 就被村里头那些德高望重、盘根错节的“长辈们”,给磨得连剑都快举不起来了。 说的就是郑丽文。 当年多猛的一个姑娘啊,眼睛里全是火,站在台上,谁都敢骂,一口一个“两岸必须统一”,斩钉截铁。那股劲儿,是真信,也是真敢。 结果呢? 一头扎进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本想大展拳脚,结果发现里面全是人情世故,全是派系利益。你想往前冲,有人在后头拽你裤腿,提醒你“别出头,等等看”。你想喊出心里的真心话,旁边的人拿眼神瞟你,“悠着点,别影响团结”。 一天天,一年年。 棱角就这么磨没了。 那团火,就这么一点点被浇熄了。 她最后后悔的,不是选错了行,也不是站错了队。 她后悔的是,某天夜里一睁眼,发现自己成了最讨厌的那种人——一个四平八稳、言辞模糊、谁也不得罪的“维持现状”派。 为了保住位置,为了在复杂的环境里活下去,她把当初那个热血的自己,亲手给“熬”死了。 你说这事儿赖谁? 赖她自己软弱吗?可身在那个大染缸里,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不褪色? 这已经不只是她一个人的悲剧了。 这是一个信号。当一个地方,连最敢说话的年轻人都开始变得沉默、变得“顾全大局”时,那股精气神,可能就真的快散了。 挺没劲的,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