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若荷兰ASML彻底摊牌,停止维护中国上千台光刻机”的讨论引发行业震动。有人担忧此举将重创中国芯片制造业,但更多声音指出:危机背后,恰是破局之机。 如果ASML真断了中国光刻机的维修和零件供应,中国芯片厂不会马上瘫痪,但会“大出血”。现在国内有上千台ASML的深紫外光刻机,干着28纳米到7纳米的活,每半年到一年就得换激光器、传感器这些易损件,不然机器不准,良品率从95%掉到70%,一天得多报废几百万的晶圆。短期还能靠库存撑,但撑不过一年,之后产能还得再掉两成。 不过中国人早就在想办法自救。长三角不少维修点把二手光刻机全拆了,建了零件数据库,导轨、密封圈这些普通件国产只要45天,不用等半年。关键部件也在突破:长春光机所的光学材料能替代德国货,上海微电子的新光刻机精度压到1.8纳米;清华团队的工件台精度做到0.6纳米,2026年就送样;激光器也搞出新方案,不靠进口。浙大还搞出0.6纳米的电子束光刻机,虽然慢,但能做量子芯片,科研单位抢着用。 更狠的是稀土牌。全球九成以上稀土精炼在中国,ASML的激光和磁体全靠这玩意,中国一管出口,它的高端机都造不下去,台积电、三星都急了。 现在国产设备零部件替代率半年多就从35%干到58%,照这速度,一年半后能到80%。中国芯片市场占全球三分之一,试错机会多,政策也支持。断供看着吓人,实则逼我们自立。到2027年,国产芯片自给率有望超七成,ASML反而丢了市场和话语权。这场仗,时间在中国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