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化工巨头巴斯夫甩出一个大消息:要把亚洲的聚四氢呋喃(PolyTHF)生产全搬到中国上海的漕泾基地,韩国蔚山的生产线将在2026年彻底关停。说白了,以后亚洲用的这个材料,全由中国这边供应。 别小看这一步,背后全是算计。首先,这是对中国的“真金白银”信任票。巴斯夫早在1885年就来了中国,现在更是把中国当成全球第二大市场,砸了超90亿欧元。这次整合不是新建,而是把韩国的产能搬过来,加上原本漕泾2005年就有的6万吨/年装置,整合后总产能直接拉到9万吨/年,稳坐亚洲头把交椅。 更关键的是,漕泾不只产PolyTHF,最近还把涂料树脂产能从8000吨扩到1.88万吨,2026年初还要扩电泳乳液和研磨树脂。这就形成了“一体化”优势——材料自产自用,效率高、成本低,抗风险能力强。 而且,韩国线原本能生产低碳“绿色产品”,拿过ISCC PLUS认证,这技术也会带到中国,意味着中国基地未来也能造环保型材料。这不仅是搬迁,更是升级。 放眼全球,巴斯夫今年已经卖掉了生物酶、油气、采矿剂等一堆业务,一心要瘦身聚焦高利润的化学品。这次亚洲整合,正是它全球大调整的一环。 一句话总结:跨国巨头正把核心产能往中国扎堆,不是偶然,而是看中这里的市场、配套和未来。中国在全球化工链上的地位,越来越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