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的“过境红利”,已经吃“到头”了。当它为了“声援”立陶宛那场荒唐的“气球闹剧”,再次“推迟”波德拉谢省口岸开放时,它就亲手“砸掉”了自己的“饭碗”。30%的德国企业和飙升127%的“南线”运量,就是市场对这场“政治投机”的“最终裁决”。 说白了,立陶宛就是拿“烟草气球”当“战争借口”。 10月29日,这个波罗的海小国就以这个“离谱”的理由,悍然关闭了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大门,直接导致140多架航班延误、两万旅客被困。卢卡申科都忍不住吐槽:犯得着“关门”吗? 波兰在10月30日的“跟风”,才是最致命的“补刀”。 它将“支持立陶宛”作为“政治筹码”,不惜“自残”式地牺牲中欧班列的“北线命脉”——马拉舍维奇枢纽。这是九成班列进入欧洲的“总开关”,9月初的关停就曾导致300多列班列“堵死”在原地。 被“堵死”在原地的,是新疆的新梅、云贵的菌菇。 这些“等不起”的生鲜,连同义乌商家“赶圣诞”的订单、德国汽车厂“涨价8倍”空运的传感器,一起构成了这场“政治表演”的“毁灭性”代价。 市场的“报复”,远比政客的“反应”更迅猛。波兰还在炫耀它的“边境武器”,资本却已完成了“战略大迂回”。中欧班列“南线”——经哈萨克斯坦、跨里海、入土耳其的通道,正在被“疯狂激活”。 “南线”100%的准时率,对“北线”73.4%的“赌运气”形成了“降维打击”。今年1到8月,“南线”运量飙升127%,占比从18%猛增到31%。那家深圳电子企业老板的话才是“硬道理”:“多花3天,总比货卡在边境赔违约金强。” 说到底,波兰和立陶宛正在亲手“废弃”自己的“枢纽”地位。它们把“贸易通道”当“政治筹码”,却没算到“市场”会“用脚投票”。当马拉舍维奇的工作人员发现列车数量“骤减”时,这场“自杀式”的“政治表演”就已经输得一败涂地。 你怎么看波兰这种“用贸易通道当政治筹马”的“自杀”行为? {我的分析,只提供干货!点赞关注 → 热点拆解抢先看 | 转发收藏 → 随时复盘!往期所有干货皆在主页,【点我头像】 随时阅览!}
